可能大家在買喇叭的時候,率先考慮的都是「被動式」喇叭,因為本身有播放器、有 Amp,已經有完整系統。不過對於初接觸音響,由「零」開始玩的朋友來說,其實「主動式」喇叭都有它的優點。雖然「被動式」喇叭是主流,不過「主動式」喇叭也有不少死忠的捧場客,究竟原因是甚麼?如果撇除高低階器材的用料、設計的差別,單就「主動」和「被動」式設計來看又有甚麼優缺點?以下就同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Clos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主動式喇叭 vs. 被動式喇叭:各有甚麼優勢?

家居影音

家居影音

主動式喇叭 vs. 被動式喇叭:各有甚麼優勢?

主動式喇叭 vs. 被動式喇叭:各有甚麼優勢?

可能大家在買喇叭的時候,率先考慮的都是「被動式」喇叭,因為本身有播放器、有 Amp,已經有完整系統。不過對於初接觸音響,由「零」開始玩的朋友來說,其實「主動式」喇叭都有它的優點。雖然「被動式」喇叭是主流,不過「主動式」喇叭也有不少死忠的捧場客,究竟原因是甚麼?如果撇除高低階器材的用料、設計的差別,單就「主動」和「被動」式設計來看又有甚麼優缺點?以下就同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主動式喇叭

「主動式」喇叭(Active Speaker)也就是喇叭內置了分音、放大電路,只須接駁電源、輸入音樂訊號就可以出聲。很多錄音室的鑑聽喇叭、工程用的專業喇叭都是主動式喇叭,不過別以為 Active Speaker 就是貴同專業的代名詞,因為大家常見、常用到的電腦喇叭、藍牙喇叭等其實都是「主動式」喇叭。

優點 1:無需後級、系統簡單

主動式喇叭其中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無須連接後級驅動,輸入音訊就可以播歌,對於想音響系統簡單一點的朋友就最為適合,只須「播放器」同「喇叭」就已經可以組成完整系統。

優點 2:節省空間

另外,由主動式喇叭於無須連接擴音機,所以可以省去不少擺放器材的空間,對於近年相當熱門的 CAS 系統、或者桌面音響系統來說,都相當適合。

優點 3:完整配套、音質有「保證」

由於喇叭本身已經有完整的驅動電路以及配備解碼、分音,加上以數碼介面輸入的話,主動式喇叭的聲底會較「穩定」,不似被動式喇叭較受線材、擴音機影響。

缺點 1:喇叭需要獨立調節音量

部分主動式喇叭的設計,左右聲道喇叭的輸出需要獨立調校,所以做音量調整的時候會稍為麻煩,要左右喇叭配合再微調。

缺點 2:需要接駁電源線及訊號線

主動式喇叭雖然少駁了一部 Amp,不過除了訊號線之外,就要每邊喇叭再駁多一條電源線供電,如果喇叭擺位離得比較遠的話,駁線會較麻煩。

可能大家在買喇叭的時候,率先考慮的都是「被動式」喇叭,因為本身有播放器、有 Amp,已經有完整系統。不過對於初接觸音響,由「零」開始玩的朋友來說,其實「主動式」喇叭都有它的優點。雖然「被動式」喇叭是主流,不過「主動式」喇叭也有不少死忠的捧場客,究竟原因是甚麼?如果撇除高低階器材的用料、設計的差別,單就「主動」和「被動」式設計來看又有甚麼優缺點?以下就同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被動式喇叭

大家較常見到的兩聲道喇叭都是「被動式」喇叭,同「主動式」喇叭相反,不設內置放大電路,需要靠後級或者合併機的輸出來驅動發聲。相比起傳統主動式喇叭多數是書架式設計,被動式喇叭的款式多種多樣,座地、書架、衛星等等都有。

優點 1:更多調聲的靈活性

由於需要接駁擴音機驅動,所以被動式喇叭的聲底會受到接駁的器材同線材較大的影響,有時會出現同一套喇叭,在別人處聽到、同自己處聽到,感覺完全不同。不過變相就多了調聲方面的靈活性,可以利用訊號線、擴音機的特性來補足、或提升喇叭的表現。

優點 2:只須接駁喇叭線

雖然要接駁擴音機,不過相對的,被動式喇叭就無需接駁額外的電源線,只需以訊號線接駁到擴音機、以後者直接驅動就可以出聲。

優點 3:Bi-Amp、Bi-Wire 的多樣化接駁組合

部分被動式喇叭可以支援 Bi-Amp 以及 Bi-Wire 的接駁方式,通過線材接駁、額外後級等來提升喇叭的表現。

缺點:需要後級推動

由於被動式喇叭實在太多樣化,規格、設計及用料各不相同,如果要講共通的一個缺點話,就是需要接駁擴音機驅動,需要額外的器材以及空間。

總結

筆者有不少朋友近年轉玩主動式喇叭,主要是貪佢夠方便,可以簡化桌面音響系統,而且適合連接電腦玩 CAS。不過被動式喇叭的組合玩味性的確又有獨特的吸引力,而且更加適合傳統音響系統,如果兩樣每樣都有一套都幾好。


延伸閱讀:

▸ 動圈 vs. 動鐵:不一樣的單元技術
▸ 專家分享桌面喇叭擺位心得 小空間一樣有廣闊音場

想瀏覽更多影音入門指南,請即按 https://www.spill.hk/features/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

【評測】Campfire Audio Astrolith:極罕見雙平板單元配置
2024年10月10日
【評測】1MORE S70:外形、音色同具線條感
2024年10月07日
貫徹半透明外殼風格 Nothing 首款開放式耳機 Ear (open) 即日開賣
2024年10月04日
誰是 Longlegs?誰是 Osgood Perkins?——致背負家族創傷的人
2024年09月02日
【評測】Empire Ears Triton Launch Edition:聲音取向返回原點!
2024年10月04日
【評測】iFi SilentPower 系列:小配件有功效?USB-C、HDMI 聲畫淨化
2024年10月03日
【評測】AROMA Audio 玄武:任何耳機皆能輕鬆駕馭
2024年10月02日
【評測】Nostalgia Audio Durandal:聽 Band Sound 的絕佳選擇!
2024年09月30日
【專家教路】黑膠專門店 HK68 分享玩黑膠心得|3 種方案新手玩黑膠超輕鬆|入門黑膠唱盤推薦
2024年08月04日
KEF 第 9 代 Q 系列配備 12 代 Uni-Q 單元、引入 MAT 聲學迷宮
2024年0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