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接觸前、後方高置喇叭(Front/Rear Height Speaker)是由 Dolby Atmos 音效開始,也有朋友是由更早之前的 Dolby Pro Logic IIz 和 DTS Neo:X 已經有使用高置喇叭。初期的高置喇叭可算是由 2D 的環繞聲效向上方延伸的「2.5D」嘗試,直到 Dolby Atmos、DTS:X 和 Auro-3D 這些 3D 音效推出,就變成更加實用、安裝也相對方便的喇叭配置。
不少朋友接觸前、後方高置喇叭(Front/Rear Height Speaker)是由 Dolby Atmos 音效開始,也有朋友是由更早之前的 Dolby Pro Logic IIz 和 DTS Neo:X 已經有使用高置喇叭。初期的高置喇叭可算是由 2D 的環繞聲效向上方延伸的「2.5D」嘗試,直到 Dolby Atmos、DTS:X 和 Auro-3D 這些 3D 音效推出,就變成更加實用、安裝也相對方便的喇叭配置。
以往家庭影院的環繞聲效,包括 5.1、7.1 等等,基本上都是由擺在地面、座地架的喇叭來輸出。雖然後置聲道多數是擺在耳平稍高的位置,可以稍為呈現到少許上方的空間感,不過基本上可以認為是一種平面「2D」的環繞聲效,聲音在前、後、左、右等接近人耳水平的位置發出。直至 2006 年 Dolby 推出了 Pro Logic IIz,其後 DTS 也推出了 DTS Neo:X 的環繞聲格式,引入了高置喇叭(Height Speaker)。將喇叭安裝到牆身的高處,令原本 2D 的水平環繞聲效,擴展到較高的位置。不過這兩種音效格式和喇叭配置,在當時仍是較為小眾一些。
Dolby 在 2014 年宣佈推出家用版 Dolby Atmos,加入了天花聲道,讓家庭影院的環繞聲效由 2D 平面真正擴展到 3D,包括上方的聲效,變成一個類似半球形包圍的聲效空間。最初「標準」版本的 Dolby Atmos 和 DTS:X 音效都採用了天花喇叭輸出上方聲效,不過對普通家居來說安裝天花喇叭的確比較麻煩,所以兩種聲效格式也兼容了反射式喇叭 / 喇叭模組(Dolby Atmos Enabled Speaker / Speaker Module),還有前、後方高置喇叭(Front/Rear Height Speaker)的配置。
加上 Auro-3D 這款格式的第二層喇叭就是高置喇叭,於是採用了前、後方高置的 5.1.4 喇叭配置,正好可以同時兼容了 Dolby Atmos、DTS:X 和 Auro-3D 這三款 3D 聲效格式,讓 Height Speaker 變得更加實用。而且安裝上也比天花喇叭容易一點,對於前後距離不太遠的聆聽空間來說,甚至也可以提供到接近天花喇叭的效果。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