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接觸開音響的朋友,相信都聽過 XLR 這款接駁端子,雖然及不上 RCA Audio 這麼普及,不過兩者在性質上有點不同。XLR 主要用來傳輸平衡音訊,也提供了更多不同應用,RCA Audio 則是傳輸非平衡音訊,前者的特別設計,讓音樂在長距離傳送的時候可以有效減少干擾,保持到更佳音質。
有接觸開音響的朋友,相信都聽過 XLR 這款接駁端子,雖然及不上 RCA Audio 這麼普及,不過兩者在性質上有點不同。XLR 主要用來傳輸平衡音訊,也提供了更多不同應用,RCA Audio 則是傳輸非平衡音訊,前者的特別設計,讓音樂在長距離傳送的時候可以有效減少干擾,保持到更佳音質。
XLR 端子是由來自美國洛杉磯的 Cannon Electric 創辦人 James H. Cannon 所發明,所以有時也會被稱為 Cannon(卡農)插頭。最初的端子是「Cannon X」系列,在 1950 年的版本就加入了彈簧鎖(Latch),變成「Cannon XL」系列,然後在 1955 年的版本在端子接觸面加入橡膠(Rubber)包裹,於是這個端子的縮寫也成為了 XLR。XLR 端子分為公頭和母頭,最常見為 3 針設計,不過由於 XLR 用途多種多樣,由燈光控制到低壓供電有時都會用到,所以也有更多針的設計,多達 10 針都有,也有 Mini XLR 的細插頭。不過作為傳輸平衡音訊(Balanced Audio)的標準,3 針 XLR 端子就最常見,除了傳輸兩聲道模擬訊號之外,也會用於傳輸數碼訊號,採用了由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AES)和 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EBU)定立的標準,所以也叫做 AES3、AES 或者 AES/EBU。
不少中高階的前、後級、A/V 合併機、CD 機,以至專業收音咪、主動式鑑聽喇叭等都配備了 XLR 端子。XLR 採用了 3 針 3 接線的設計,包括了正、負以及接地 3 組,正極接線傳輸正常音訊,負極接線傳輸反相(即波形相反)音訊。當中的設計巧妙之處在於,正極的音訊(e.g. + signal)和負極反相的音訊(e.g. - signal),在傳送的過程當中如果因為無線電、Wi-Fi、火牛、電流等的干擾而引入了雜訊,兩者都會加入了等量、同相的雜訊(e.g. + noise)。而 XLR 傳送的訊號在接收端會將負極訊號反轉再與正極訊號疊加,於是負極訊號就由原本的「- signal + noise」變成「+ signal - noise」,再與正極的「+ signal + noise」疊加在一起,雜訊(e.g. - noise + noise)的部分就會互相抵消,只剩下兩倍的音訊(e.g. + signal + signal)。作為對比,RCA Audio 只使用了的音訊 + 接地的兩組接線設計,所以抗雜訊能力會比較弱。也因此 RCA Audio 不太適合長距離傳輸(e.g. 3 米以上),而 XLR 在長距離傳送之下依然保持到較佳音質。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