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這回事,總是日新月異,但科技愈新愈快,是否就等於愈好?這可不盡然,有時也會弄巧反拙。
科技這回事,總是日新月異,但科技愈新愈快,是否就等於愈好?這可不盡然,有時也會弄巧反拙。
早前湯告魯斯跟導演好友 Chris McQuarrie 在其 Twitter 上發表了一段影片自白,以「努力呈現優質動作電影畫面」的工作者之名,狠狠地呼籲大家欣賞電影前,緊記關上 motion smoothing 功能。其實兩年前 Paul Thomas Anderson、Rian Johnson、Chris McQuarrie、Edgar Wright,甚至科技控如 Christopher Nolan 等導演、編劇,已在努力陳述 motion smoothing 之害。《銀河守護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 編劇 James Gunn 更於年前發起了 Anti-motion-smoothing Campaign,而攝影師 Reed Morano 甚至出動到 Change.org petition 爭取簽名支持,但通通都及不上湯告魯斯說上一句。Motion smoothing 之害,終於被正視了。
Motion smoothing 是甚麼回事?In case 你不知道,就在這先簡單說明一下。電影是用每秒 24 格拍攝的,而今日高清電視的硬件播放標準是 60p/60 格(PAL 制式是 50p,這涉及的更複雜,暫且按下不表),格數上的不合,很容易在是電視上感覺到電影不夠流暢、窒格、殘影等問題。基於格數愈多畫面愈流暢的科學依據,要用 24 格的內容填滿 60 格的畫面,電視廠商們便想辦法演算多 36 個畫面再安插在其中。有的用前後畫面合成,有的用夠 3 個畫面來估計,有的甚至出動到 AI 來全面估算。最後,畫面是流暢了,但副作用是畫面光了、色彩鮮豔了,畫面少了電影味而多了 video 味。外媒乾脆用「soap opera effect」來影響,意謂如「膠劇」般的視覺效果。
最初 motion smoothing 也為大眾接受的,畢竟其時普遍電視面板的反應時間不夠快,影像處理能力又一般,24 格的電影的殘影確實叫人看得辛苦。只是後來硬件技術成熟了,但電視品牌仍選擇以流暢度作招徠,甚至變本加厲地由 60Hz 提升到 120Hz 甚至 240Hz。有數得計,24 格變 60 格,已有 6 成畫面「造假」,由 24 格變成 240 格,假的東西足有 9 成。作為電影工作者,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忠實呈現於觀眾面前,如今一成原著,九成二次創作,還要是創作成「膠劇」般的樣子,又難怪 motion smoothing 在電影業界會犯上眾憎的。
觀眾們又怎樣看?看 Reed Morano 在 Change.org petition 上,花了一年也掙不到 15,000 個簽名就可知一二了。Sad but true,主流觀眾其實不覺得是一回事。筆者不排除有部分早就懂得關掉 motion smoothing 去爭取更好的畫面,但我更傾向相信他們喜歡這樣的畫面。去連鎖影音店看一下,那排電視牆上最多人注視的,其實是畫面最光鮮、動作最流暢,也就是感覺最假的那幾部。像淘寶像阿里巴巴,畫面看得開心,誰介意畫面造假?
行文時,湯告魯斯的聲明已發酵了幾天,而各電視品牌亦一如預期沒有回應。不過湯告魯斯等人也很清晰,他們不是反科技反品牌,他們甚至也認同 motion smoothing 技術在播放直播節目、運動節目時有實際作用,他們的訴求只是希望電視品牌放他們一馬,播放電影時自動關上 motion smoothing 一陣子,讓應有的畫面在觀眾面前呈現就已經很足夠。
至於湯告魯斯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才開腔?那天剛好《職業特工隊:叛逆之謎》(Mission Impossible: Fallout)要出碟,可能係愛可能係責任,但更可能只是湯告魯斯不想「膠面」纏身。
I’m taking a quick break from filming to tell you the best way to watch Mission: Impossible Fallout (or any movie you love) at home. pic.twitter.com/oW2eTm1IUA
— Tom Cruise (@TomCruise) December 4, 2018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