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Clos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Nikon Z 香港發佈 雙修用家詳細比較:操控、電量表現都比預期出色

視聽生活

視聽生活

Nikon Z 香港發佈 雙修用家詳細比較:操控、電量表現都比預期出色

Nikon Z 香港發佈 雙修用家詳細比較:操控、電量表現都比預期出色

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由於試機時間比較有限,所以文迪都只係試用了 Z7 同埋測試了部分重點項目。因為文字比較多,所以下面分開不同項目列出,方便大家查看。至於試相?由於現場仍是工程機,所以不設插卡試拍。其實文迪都無擔心過 Z 系列的畫質,想知道大概表現參考返 Nikon 近期的單反就可以,只好不壞,相信不會令人失望。反而是操控、選單、設計方面更加值得關心,也是今次有限時間之內主要測試的項目,畢竟好多實際上的操控同設定係規格睇唔出的。至於機身相也沒有浪費時間拍攝,反正睇官方相也一樣,還是省下時間多試一下更實際。

機身手感

比預期中重身 手柄十分舒適

拎上手 Z7 比想像中重身少少,機身質感相當不錯。接近 Nikon 單反的手柄手感,揸上手好舒適,當然轉接重鏡的話仍然難免有頭重尾輕的情況,不過已經係現時無反當中最好手感的其中一部。按鈕按壓的回彈感亦都相當好,同 Nikon 單反近似。Sony A7 系列由於機身尺寸所限,會出現尾指無位放、按鈕排佈太過緊密的情況,至於按鈕按壓方面,Sony A7 偏向「硬」一點,個人就偏好 Z7 多少少,不過使用上的差別不太大。

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機頂保留了單反常見的屏幕,進行光圈、快門、ISO 等基本設定的時候可以無須完全依賴屏幕,對於比較耗電的無反來說係好事。

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Z6 同 Z7 的大手柄用落相當「好揸手」,同 D850 雖然仲有少少距離,不過單手握持機身加上 24-70mm f/4 依然十分舒適。

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手柄位設計 Nikon 用家應該好熟悉,錄影鍵可以另外設定功能,以筆者為例就會設定做白平衡(WB)。

 

機身設計及操控反應

中階定位、反應稍慢於單反

由模式轉盤已經睇得出,Z6、Z7 的機身定位大約是中階機 D750 的級數。當然用家設定再多一組,加上其他的機身規格(e.g. 1/8000 秒快門、9fps 連拍等),可以話比起 D750 稍高半級、未到 D850 的級數,因為少了 Nikon 高階機必備的連拍旋鈕、快捷鍵曝光模式轉換、延伸拍攝選單庫等設計。而日本的一些訪問也透露了有機會有更高階的機款推出,這些設計可能就要等到旗艦機了。至於操控反應方面(例如調節光圈、快門等),個人感覺比起第三代 Sony A7 系列稍快少少,差別不算好大。未及得上 D850 等高階單反的一轉即到,不過文迪覺得就算用來出 job 都已經足夠,不會讓攝影師覺得相機遲鈍、力不從心。

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由設有曝光模式轉盤、不設連拍設定轉盤已經睇得出,Z6、Z7 的機身定位大約是中階機 D750 的級數,考慮埋其他規格的話可說是稍高半級。
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雖然手感同設計都稍稍不同,不過前後轉盤仍是 Nikon 的前後轉盤,操作反應算是相當快,只有極輕微的滯後。

 

自動對焦

A7 二代以上、三代以下

相信好多朋友都關心 Z6 同 Z7 的對焦性能,今次只係有時間試到 493 個對焦點的 Z7。試機環境是餐廳,以窗外的景物對焦的話十分迅速準確,即使在陰天的情況之下對焦系統也沒有受到甚麼考驗;不過在室內昏暗的環境之下就間中有「拉風箱」的情況(不過 S 系列的新鏡好寧靜迅速,所以其實不太算是傳統的拉風箱),尤其在反差較低的情況之下準焦率一般。當然,今次上手測試的只是工程機,到正式發售之前仍會有韌體更新同升級。另外今次測試時間真係好有限,只能夠以平時自己工作的習慣來大概試驗一下 Z7 應付日常拍攝的情況。以今次的體驗來說,個人覺得 Z7 的對焦表現大概在 A7RII 以上、A7RIII 以下,A7III 同 A9 會再好一點。


 

EVF 及屏幕

超精細準確的顯示效果

Z6 同 Z7 的 EVF 可算是筆者用過最精細的 EVF 之一,清晰細緻而且放大率高,無論係拍攝、設定或者回放相片效果都好出色。至於屏幕方面也是 Nikon 一貫的高質素,可以讓攝影師單睇機身屏幕,就把握到相片的實際效果以及在電腦屏幕顯示的情況(當然不是指 100% 準確重現,而是大致掌握到相片曝光以及色彩的特性,不會有太大偏差)。以屏幕規格較為一般的 A7 III 為例,文迪有時就真係要放落電腦先肯定到拍攝的效果,這方面 Z 系列的確交足功課。另外輕觸操控的反應幾快捷,同 D850、D500 等的表現基本一致。

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今次 Z6、Z7 的 EVF 鏡片部分是 Nikon 手筆,Nikon 在發佈會上就話將 EVF 鏡組當作真正鏡頭來設計,而實際上的顯示效果也是現時最頂級的。
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Z6、Z7 這塊上下翻轉輕觸式屏幕的質素也相當好,有人會喜歡好似 6DII、GH5 的外翻式可自拍屏幕,文迪因為不拍片、加上外翻式會令視線軸偏移了,而且堅固度也會稍弱所以更喜歡現時的設計。

 

電量表現

規格只係規格 實際試用遠超預期

老實講,當睇到 Z6 同 Z7 只有 300 張相片電量的時候筆者都幾失望,不過之後又睇到外國好多攝影師的報告話影到 1,000 張以上,到底實際上係點?今次試機的大半個小時入面,試拍了大約百幾張相片、用掉了約 1X% 的電量,中間有不停地查看相片、選單以及作各種設定。雖然無辦法完全由頭到尾完整測試,不過都幾肯定至少有 6、700 張以上的續航力甚至更多(因為試機的需要,所以睇相同睇選單的時間其實比起正常拍攝要多)。初步感覺上同 A7III 係同一水平,至於電量要真正分個高下就真係以後詳細測試先比較到。

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今次試機最大的驚喜可說是發現 Z6、Z7 的電量並不是規格上列出的「弱雞」情況,上面所示其實係相機到筆者手上時的狀態,之後拍攝了一百多張也只是消耗了 10% 多少少的電量。

 

選單及快捷鍵 Part I

Nikon 用家易上手 合理設計但不及 Sony 豐富

Z6 同 Z7 的選單風格其實同 Nikon 的 DSLR 基本一致,雖然簡化了部分項目,不過亦都新增了一些設定,例如可以客製化的輕觸式快捷選單(同 Sony 相似)、可以獨立設定大部分功能的 U1 - U3 個人設定等等,都相當實用。快捷鍵的設定方面其實同 Nikon 的中階單反差不多,設計合理而且基本夠用,選單方面也是同樣結構,Nikon 用家也會很易上手,唯一不滿係白平衡(WB)對筆者來說一定要佔去一個快捷鍵。而相比起快鍵捷數量同設定都可以用「瘋狂」來形容的 Sony A7,Z 系列就相對少好多。筆者個人的感覺係 Sony 設定好豐富但同時亦較為混亂,Nikon 設計合理但稍嫌不足夠,兩者都平衡一點就最好。

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不計鏡頭,機身有 6 個可自行設定的快捷鍵,以單反來說合理、以無反來說就偏少。
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無反機身空間寶貴,筆者就覺得機背右下角用來擺放放大、縮小按鈕有少少浪費,另外方向鍵以及 OK 鍵都不能設定快捷鍵功能也有少少浪費(當然這是以 Sony 用家的角度出發)。

 

選單及快捷鍵 Part II

延續單反部分優良設計

選單及快捷鍵分開兩部分來寫,主要因為文迪覺得這部分對於攝影師來說十分重要。Nikon Z 繼承了很多 Nikon 單反的優良設計,例如按下 ISO 鍵就可以配合後轉盤更改 ISO、前轉盤開關 Auto ISO;錄影鍵(設定為白平衡 WB 快捷鍵時)可以配合後轉盤更改 WB 預設、前轉盤設定 WB 偏移或者色溫 K 數;這些都是好方便的設計,而 Canon 的部分單反以及 Sony 的無反都是不具備這種快捷設定方式的(例如以轉盤設定的話,兩者都要將 ISO 調到最低,然後先至係 Auto ISO 的選項,雖然仍有其他設定方式,但都不及 Nikon 這種最快捷)。不過某些筆者覺得好用的設計就移除了,例如以 OK 鍵快速切換「曝光模擬」的開關(可用 Preview 功能代替,但又會佔用多一個功能鍵),另外 OK 鍵以及方向鍵都不具備快捷鍵功能,個人就覺得有少少浪費。

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可以設定快捷鍵來叫出「我的選單」入面第一個項目,這也是 Nikon 單反極之實用的設計(Canon 單反以及 Sony 無反都沒有這種設計的),可以將一個選單好常用、但本身快捷鍵無法設定的項目加到這裡。
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另一個筆者好喜歡的 Nikon 單反功能就是 APS-C(DX)裁切模式,在無反使用 EVF 之下更加好用(因為無需遮黑周圍、可以直接放大),當然也可以設定成快捷鍵。這個快捷設定 Sony A7 III 都有、A7 II 就要進入選單先設定到。

 

感光元件 PDAF 設計缺憾?

大逆光高反差暫不見橫紋

之前 D850 的某次訪問入面,Nikon 的設計師提到不在感光元件上加入相位對焦點、提升 Liveview 對焦速度,是為了保證 D850 擁有最高質素的影像。而事實上 Sony A7 III、A9 等的確在大逆光、高反差的拍攝環境之下,相片上有機會出現橫直紋理(對應相位對焦點排佈)。所以今次在測試 Z7 的時候都特意試了大逆光的拍攝,由於無得插卡所以只能在屏幕查看,暫時試拍過的十幾張相片入面都沒有這種情況發生。Nikon 今次發佈會上也強調了 Z7 的感光元件是重新開發,並不是照搬 D850,至於是否完全修正了這個問題,就真的要等發售機測試先可以確定了。

Nikon 今次動作好快,上星期剛剛正式公佈了自家首個全片幅無反 Z 系列,今個星期就已經在香港舉行了發佈會。高像素的 Z7 會在 9 月尾見街,而 Z6 就要等到 11 月尾先正式發售,不過暫時未有香港定價,大家可以參考返另文的美金售價。文迪作為 Nikon 同 Sony 的(前)雙修用家,比起單睇 spec,今次實際拎上手試過之後有更深的體會。Nikon Z 的「攝影體驗」相當不錯,雖然某些設計同功能仍有進步空間,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到 Nikon 這個第一代無反 Z 是一部用心製作的相機,而不是急就章的作品。

Nikon Z 的改進

可以參考的地方有哪些?

其實 Nikon Z 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設計,新的 55mm 直徑、16mm 法蘭焦距 Z 接環潛力好大,當然現時只是發展最初期,仍需要至少兩三年的時間去累積鏡頭、配件、副廠等等的支持。另外,以第一代機身來說,Nikon Z 的拍攝體驗無疑已經算好好,不過仍有好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文迪作為一個 Nikon(仍持有 D500 以及大三元鏡頭)、Canon(用緊 5D IV、EOS M2)、前 Sony(A7R II 已賣出)、Fujifilm(用緊 X-T1)的多修用家,就覺得下面這些功能同設計值得 Nikon 向其他品牌學習,甚至以後在 Z 上面加返入去。

 

• 


Eye AF 大光圈人像拍攝好實用

Fujifilm X-T2、Sony A7 系列的功能之一,將人臉對焦再進一步,在大光圈人像拍攝的時候非常好用。雖然 Nikon Z 都可以做到移動單點到眼部對焦,不過用搖杆始終較慢,有得自動當然更方便。

 

 

 

••  


使用 EVF 時以輕觸屏幕方式移動對焦點

最新的 Canon M 系列以及 Sony A7 都具備的功能,甚至 Nikon 的入門單反都做到,對於擁有數量眾多的對焦點的無反來說特別實用,如果不是需要好精確的對焦點移動的話比起用搖杆更快捷。

 

 

 

•••  


為現有其他按鈕加入快捷鍵功能

雖然筆者都覺得 Sony A7 的快捷鍵設定多得有點過份,不過仍是稍為偏向於「有好過無」,起碼用家有得揀,覺得太複雜?不設定功能就可以。(Nikon Z 現時的好處係,隨時遞一部 Z7 畀我,基本操作設定都會識做,如果遞一部 A7 III 過來,有機會要從頭摸過所有設定。)

 

 

 

••••  


雙記憶卡槽設計

雖然 XQD 卡很安全,不過 Card Reader、電腦、甚至用家的使用習慣等等都有機會唔安全,所以雙卡槽對於專業用家來說仍是很必要。另外在一些需要中途印相、客戶睇相等場合,雙卡亦都令到攝影師可以更靈活安排。

 

 

請讚好 SPILL Facebook 專頁,如想緊貼最新資訊,可於「已讚好 / Liked」選單內點按「搶先看 / See First」。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

【評測】Lepic Nuon Spatial Acoustic Eartips:加強空間感的新世代耳膠
2024年11月20日
【評測|影片】B&O Beoplay H100:非一般耳機體驗!支援 24bit/96kHz 及 Dolby Atmos
2024年11月19日
【評測】Shanling SM1.3:從源頭驅動整體向上的串流解碼前級播放器
2024年11月18日
《破。地獄》:天堂皆在我
2024年11月12日
二千蚊有找?House of Marley Revolution + Uplift 暢玩黑膠唱盤喇叭組合
2024年11月16日
【評測】Dunu DK 3001 BD:為聲音添上光澤
2024年11月15日
Sony LinkBuds 系列新品登場 耳機喇叭無縫切換播放
2024年11月13日
【專家教路】黑膠專門店 HK68 分享玩黑膠心得|3 種方案新手玩黑膠超輕鬆|入門黑膠唱盤推薦
2024年08月04日
【評測】Vortex Nadia:醇厚的聽感 清甜的味道
2024年11月12日
【評測】Forté Ears MACBETH:聽得見的舞台
2024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