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photography is a reflection, which comes to life in action and leads to meditation." 伊朗有兩位著名的阿巴斯,一位是康城金棕櫚獎導演 Abbas Kiarostami,第二位是這次要介紹的馬格蘭攝影師 Abbas Attar。

Clos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宗教儀式的詩意:Abbas Attar

視聽生活

視聽生活

宗教儀式的詩意:Abbas Attar

宗教儀式的詩意:Abbas Attar

"My photography is a reflection, which comes to life in action and leads to meditation."

伊朗有兩位著名的阿巴斯,一位是康城金棕櫚獎導演 Abbas Kiarostami,第二位是這次要介紹的馬格蘭攝影師 Abbas Attar。

阿巴斯可謂一名「世界公民」,在交通不太便利的年代,他已踏足全球各地,拍攝生活在衝突地區人們的生活面貌,以及不同教徒的信仰及宗教儀式。這自然與他的出身息息相關,二戰結束前一年,他生於伊朗,成長在動盪的年代,其後移居巴黎。中東人的臉孔,生活在西方國家,令他對歷史、宗教甚至戰爭尤其感興趣。

1970 年代開始,他專注拍攝生活在動亂地區的人們,揭示世上的苦難,例如以巴邊境的孟加拉難民、北愛爾蘭的炸彈襲擊等,尤其是 1979 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對他影響至深。伊朗的君主制王朝被推翻,什葉派領袖建立起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他的鏡頭記錄下許多苦難場面。拍攝過程中,他試過被阻擾,也曾被要求不要公開照片,但他總會回答「一切是為了歷史。」

伊朗革命翌年,隨即發生兩伊戰爭,伊斯蘭世界的生靈塗炭,以及西方國家的強力介入,令他無法留在伊朗,於是他離開首都德黑蘭,在世界各地自我放逐十七年,直到 1997 年才重返國家。其時,他再用五年時間拍攝祖國,結合當年的伊朗革命照片,以個人視角完成關於伊朗歷史的著作《Iran Diary: 1971- 2002》。

Iran Diary, 1997.

Ali, the Fight, 1974.

Journey Beyond the Mask Mexico, 1985.

離開伊朗的日子裡,他的腳步及攝影生涯走得更遠,除了攝影,他也開始寫作。1981 年,他加入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並在 1985 年成為正式成員。1983 至 1986 年,他以充滿詩意、唯美的鏡頭拍攝墨西哥,寫下墨西哥日記,出版的《Return to Mexico: Journeys Beyond the Mask》著作,一舉奠定其攝影美學地位。

如果說早期的作品是關於衝突與苦難,那麼後期他更側重宗教的信仰,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猶太教⋯⋯他不只關注宗教的儀式,還有宗教滲入日常生活的細膩描寫。1987 至 1994 年,他在四大洲 29 個國家拍攝不同的伊斯蘭教文化,從生活、儀式及體制等方面拍攝穆斯林,最後集結成《Allah o Akbar: a Journey Through Militant Islam》一書,是了解伊斯蘭文化的視覺窗口,此書在 2001 年九一一襲擊後,再次獲得世界關注。與其說他是一名攝影師,阿巴斯更儼然是一位宗教學者與作家。

Allah O Akbar, Indonesia, 1989.

Children of Abraham, South Africa, 1999.

阿巴斯有過人的攝影觸覺及悟性,他捕捉戰爭的慘烈與恐怖,也拍攝小人物的莊嚴;既能捕捉大場面的恢宏氣勢,也能拍攝宗教儀式的神聖感。不論是拿着機關槍的士兵,還是身穿白袍的婦女,在他鏡頭的演繹下,無不是充滿光影或詩意的瞬間。或許正如他所說,「我的作品是那些正在生活中發生的、能帶給人思考的事物的倒影。那些從觀景器中看過去的時刻,彷彿自己跑進來一般凝固在那裡。」

Gods I’ve Seen, India.

圖片來源:Magnum Photos

顯影是一個關注影像及攝影師故事的平台,除了分享展覽資訊及採訪攝影師,也會從日常生活入手,重溫經典照片背後的故事。本文為 SPILL 邀約顯影撰寫的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