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橫一直,誰對誰錯?有時候也不能這樣計算的。眼生橫向,一直以來,我們都視橫向為預設的影片拍攝標準,4:3、16:9、2.35:1,影片只有闊的選擇。不過這些年來針對社交媒體應用而來的手機影片愈見流行,小畫面取代大畫面之外,連方向也要扭過來。早前 Apple 找來《La La Land》導演 Damien Chazelle 以 iPhone 11 Pro 拍攝了一條 9 分鐘直向的短片《Vertical Cinema》,再次炒熱由 2014 年已開始吹奏的直向影片。不過方向不同了,拍攝考慮上也有不少值得留意之處。

Clos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一場由橫到直的影像過渡

視聽生活

視聽生活

一場由橫到直的影像過渡

一場由橫到直的影像過渡

一橫一直,誰對誰錯?有時候也不能這樣計算的。眼生橫向,一直以來,我們都視橫向為預設的影片拍攝標準,4:3、16:9、2.35:1,影片只有闊的選擇。不過這些年來針對社交媒體應用而來的手機影片愈見流行,小畫面取代大畫面之外,連方向也要扭過來。早前 Apple 找來《La La Land》導演 Damien Chazelle 以 iPhone 11 Pro 拍攝了一條 9 分鐘直向的短片《Vertical Cinema》,再次炒熱由 2014 年已開始吹奏的直向影片。不過方向不同了,拍攝考慮上也有不少值得留意之處。

1/ 拍攝器材的選擇

直向拍攝,應該採用甚麼器材?手機還是相機?直覺上的答案,當然是直接使用手機。不能說錯,上文提到的短片《Vertical Cinema》就是使用 iPhone 11 Pro 拍攝,又有何不可?

其實要考慮的,是 iPhone / 手機拍攝帶來的局限性。iPhone / 手機的解像力、感光能力是否足夠呢?又因為不能更換鏡頭,光學變焦上有一定限制,焦距是否合乎影片的構圖需要,也是必須留意的一點。

使用相機拍攝也有點難處。首先,非所有相機皆支援直向影片拍攝,你可以手動把相機轉向,但操作上會比較麻煩;你也可以如常地橫向拍攝,再以後期方式裁剪至直向的畫面比例,但因為裁剪幅度大(基本上只留畫面中間的 3 分 1),畫面的透視感會大不同,構圖上比較容易失預算。

如果仍要交出一個答案,只要輸出的要求不太高,手機拍攝還是最方便合適的一個。

2/ 直向也要講比例

橫向拍攝有很多標準比例,4:3、16:9、1.85:1 和 2.39:1,一般都是由菲林格式和影院播放格式衍生。直向影片雖然沒有以上的標準,甚至不同品牌的手機屏幕比例上也會有所出入,但約定俗成地我們會視比例 9:16(解像度:1,080 × 1,920)為標準,這個畫面比例一般可以以全屏幕效果在手機上觀看,IGTV、抖音都是以此為標準。不過稍值得留意,如 IG 直向的 Video Post,輸出比例其實是 4:5(1,080 × 1,350),如果在 feed 使用,1:1 會更合適,跟 Story、IGTV 的有所不同,所以建議構圖上建議上下預留點空間會更靈活。

一橫一直,誰對誰錯?有時候也不能這樣計算的。眼生橫向,一直以來,我們都視橫向為預設的影片拍攝標準,4:3、16:9、2.35:1,影片只有闊的選擇。不過這些年來針對社交媒體應用而來的手機影片愈見流行,小畫面取代大畫面之外,連方向也要扭過來。早前 Apple 找來《La La Land》導演 Damien Chazelle 以 iPhone 11 Pro 拍攝了一條 9 分鐘直向的短片《Vertical Cinema》,再次炒熱由 2014 年已開始吹奏的直向影片。不過方向不同了,拍攝考慮上也有不少值得留意之處。

3/ 畫面行先,無聲更好

即使 Apple 找來大導演 Damien Chazelle 示範,但必須坦承直向觀看是屬於手機的模式,影片的播放時間不宜太長。有報導指,有 85% 手機直向觀看影片的人,是會靜音觀看影片的(筆者也是其中之一,要知有公眾地方有聲播放影片是多不禮貌),所以製作影片時要更有效地利用視覺效果,可以是特效,可以是更多縱向、又或是俯視、仰視的鏡頭,聰明地使用畫面由上而下的特性,就算靜音也能吸引到觀眾。

4/ 特別的後製軟件

如果你選擇使用相機拍攝,如常使用 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 X 等絕對無問題,只需留意一下畫面轉向和裁剪的問題就可以。不過手機事好應該手機了,使用手機 App 後製再上傳,確是方便快捷兼乾手淨腳。InShot、Adobe 的 Spark、Apple 的 Clips、Over、PicPlay 都是很多會選擇的 App,選擇太多,功能太廣泛,基本上用過合自己心水就已經很好了。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

【評測】Lepic Nuon Spatial Acoustic Eartips:加強空間感的新世代耳膠
2024年11月20日
【評測|影片】B&O Beoplay H100:非一般耳機體驗!支援 24bit/96kHz 及 Dolby Atmos
2024年11月19日
【評測】Shanling SM1.3:從源頭驅動整體向上的串流解碼前級播放器
2024年11月18日
【專家教路】黑膠專門店 HK68 分享玩黑膠心得|3 種方案新手玩黑膠超輕鬆|入門黑膠唱盤推薦
2024年08月04日
二千蚊有找?House of Marley Revolution + Uplift 暢玩黑膠唱盤喇叭組合
2024年11月16日
【評測】Dunu DK 3001 BD:為聲音添上光澤
2024年11月15日
Sony LinkBuds 系列新品登場 耳機喇叭無縫切換播放
2024年11月13日
【評測】Vortex Nadia:醇厚的聽感 清甜的味道
2024年11月12日
《破。地獄》:天堂皆在我
2024年11月12日
【評測】Forté Ears MACBETH:聽得見的舞台
2024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