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壇已死說的可能是產業的衰亡,於是在〈樂壇已死〉的 music video 結尾,不忘告訴大家,香港樂壇的產量還是相當多的,有上千首,這個壇仍然蓬勃。
然而我會想,那些對樂壇有怨言的人(即認為樂壇已死的人),真的只因為「產量」問題嗎?他們批評的,其實是歌曲/歌者的水準。香港樂壇有好的作品嗎?當然有,但可能傳不到他們耳中。他們可能平時沒怎麼發掘新歌聽,但還是會湊熱鬧留意一下樂壇頒獎禮,然後發現每年的「金曲」也是不離一兩種格局。從這個角度看,樂壇即使未死,也不見得有進步。
我們常常討論頒獎禮該怎麼搞,很多時候聲音都圍繞「改朝換代」、「讓新人上位」,但頒獎禮最大的問題是:「優勝劣敗」一直不存在。好的作品被淹沒,金曲仍是某種方程式製造出來。真有「優勝劣敗」的話,是可以超越年齡的,歌手是不用「引退」也有可能給淘汰,同時也可在出道幾十年後拿一個大獎,而不被批評,只要作品有足夠的實力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