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般樂迷而言,一個音樂節是否「好睇」(中文真奧妙,明明音樂演出的重點還是在聽,但沒有人會說「好聽」),很視乎音樂人與樂隊陣容,但這明顯不是評論一個音樂節是否成功的地方,否則入場前我們就可以下結論了。那麼,「好唔好睇」究竟憑甚麼來定?Clockenflap 2018 又「好唔好睇」?以下不那麼有組織地寫了 9 點感想,看看能不能歸納出甚麼結論吧。
對於一般樂迷而言,一個音樂節是否「好睇」(中文真奧妙,明明音樂演出的重點還是在聽,但沒有人會說「好聽」),很視乎音樂人與樂隊陣容,但這明顯不是評論一個音樂節是否成功的地方,否則入場前我們就可以下結論了。那麼,「好唔好睇」究竟憑甚麼來定?Clockenflap 2018 又「好唔好睇」?以下不那麼有組織地寫了 9 點感想,看看能不能歸納出甚麼結論吧。
1/ 所謂「好唔好睇」,似乎也很視乎樂迷的口味,有人喜歡搖滾,有人喜歡 Hip Hop,也有人喜歡 Soul 與 R&B,Clockenflap 甚麼都有,理論上能迎合不同人的音樂口味。從前我們會覺得這是個搖滾音樂節(即使早就不只有搖滾),如今卻予人多元化的感覺,我想最重要是主辦單位找來的音樂人與樂隊,是不是都有一定水平?而這些音樂人與樂隊又是否具有帶領觀眾「向前」的能力。或者,該說是一個搜羅「新音樂」的音樂節會更適合吧?
2/ 當然,我明白搞音樂節的,面對很多不同層面的困難,好的音樂人,也不是你想邀請就能邀請得來,金錢是一個因素,是否夾到時間又是另一個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程序問題。然而作為樂迷,也總有自己的期望,一點點的批評也是持續改進的動力(即使不是所有都是理智的聲音)。老實說,我一直覺得本地搞 show 的,總是在一個音樂人已過了顛峰狀態很多年的時候,才把他們帶來香港,感覺像還他們(搞 show 的人)一個心願,多於為樂迷而設,最後也只有那一輩的人在興奮,卻與時代有點脫節。Clockenflap 也曾經給我這樣的感覺,但毫無疑問,近幾年他們也帶來不少令人驚喜、知名度不算很高的新音樂單位到來,讓樂迷大開眼界。
3/ 個人覺得 Interpol 是已過時了,可喜是 Erykah Badu 仍然寶刀未老。我甚至覺得安排她在星期日壓軸是挺大膽的,和傳統搖滾大 band 或 Hip Hop 老手所帶來的氣氛完全不同。她的演出非常精彩,既然我們可以接受長長結他 solo 或快嘴饒舌,怎麼不能聽聽優美的騷靈唱詠與和唱無限延伸?況且,她也不是那種只懂賣弄技術的歌手,聽聽她在 mixtape《But You Caint Use My Phone》如何把多樣風格共冶一爐,你就會明白星期日晚上她的作風基本上如出一轍,即使是經典〈On & On〉也以全新的面貌示人,創作力仍然非常高,和音樂團隊的合作亦充滿默契。
4/ 儘管 Clockenflap 不會自稱為一個「國際」音樂節,但發展多年,它已有這樣的一種功用:讓香港的音樂被世界看見,也讓世界的音樂被香港樂迷看見。這方面我認為是很成功的,而且不斷在進步。據知雞蛋蒸肉餅能夠獲新加坡的 Laneway 音樂節邀請,也因為對方在 Clockenflap 看到她們的演出。反過來說,我們也能在 Clockenflap 聽到很多來自兩岸、日、韓和東南亞的優秀音樂創作,這也肯定是 Clockenflap 最不應該忽視的一個定位。乜乜物物 Festival,最重要還是「交流」兩個字。
5/ 尤其現時東亞、東南亞等地,有如 Clockenflap 那樣規模的「國際」音樂節幾乎只有日本的 Fuji Rock,香港在地理上處於東亞的中心,在推動本地音樂的同時,不忘帶來周圍地區的優秀音樂的話,我認為很有意思。新加坡的 Laneway 也很好,筆者也參與過並持續注視,他們大多選來當時真正受到高度注目的新音樂單位,在緊貼時代方面 Clockenflap 可能還及不上,不過各有不同定位也未嘗不可。
6/ 說實在,我覺得這年亞洲音樂單位帶來的驚喜比起來自歐美等地的還要大。當然,像 David Byrne 和 Jarvis Cocker 這樣的大師和老手,還是十分厲害。「近代」的名字則談不上有令人印象很深刻的表現,Wolf Alice 的演出沒預期中精彩,不過 Bodega 的高能量演出,以及 Oddisee 對節奏與現場氣氛的掌控,還是能令人馬上血脈沸騰起來。
7/ 這年有份演出的本地音樂人/樂隊如 Twisterella*、Stranded Whale、GTB、Dusty Bottle、Kiri T 等,部分我看足全程,部分因為「走場」原因看了十數分鐘,但通通都十分享受。
8/「走場」可以說是參與音樂節無可避免的部分,也是對體能的挑戰,慶幸中環海濱面積不算大,穿梭不同舞台算容易了。曾到過 Primavera Sound 和 Fuji Rock,部分舞台之間的距離真想用「長途跋涉」來形容,Clockenflap 算是很輕鬆了。唯獨作為一個雜食性樂迷,眼見時間編排總予人「聽搖滾的就不聽電子」、「聽歐美音樂就不聽華語」的感覺,就十分無奈。而且大概因為場地在時間上的規限,不能太夜,重量級 DJ 也只能硬碰 headliners,不像外國可以在深夜舉行,略為可惜。或者要經常告訴自己「整體體驗更重要」,總不能看盡所有感興趣的,明白的明白的。
9/ 老實說雖然中環海濱交通挺方便,但還是很懷念西九龍舉辦的日子,場地大一點,舞台之間的距離遠一點,音響效果也更理想一點。這年的飲食選擇好像少了?(還是錯覺?)不過新增港式食品還是很值得一讚。也看到這年在垃圾分類上處理得更好,還有專人在旁指導,相信是從 Fuji Rock 學習過來的,只是文化這回事實在不是一朝一夕的,散場依舊膠杯一地,這些非主辦單位所能控制的事,唯有等候入場觀眾也一同慢慢進步吧。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