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gh-boy 的第二張專輯《Good, Bad & Ugly》感覺上比起首張專輯《Chinglish》還要好一點,有趣的是,其基本組成的元素是差不多的,但整體營造出來的氣氛卻截然不同。
Dough-boy 的第二張專輯《Good, Bad & Ugly》感覺上比起首張專輯《Chinglish》還要好一點,有趣的是,其基本組成的元素是差不多的,但整體營造出來的氣氛卻截然不同。
很多人說 Dough-boy 用太多 808 鼓、Auto-Tune,歌曲聽起來都差不多,老實說,最初筆者也有差不多的想法,尤其是 Auto-Tune,總覺得是重手了一點。然而聽罷整張《Good, Bad & Ugly》,卻又覺得這已成為他的特色了,加上專輯整體感覺很一氣呵成,大多是 minor 的調子,讓專輯的風格很統一,而且在那些剛才所說、「差不多」的元素之下,融入很多不同的曲風,聆聽過程中一直能發掘到微妙的變化,這方面可以說是相當難得的。
專輯甫開場的〈Intro〉就已經嚇了我們一跳,居然是以結他作為引子,奏出來的和弦、旋律已馬上為專輯定了調。真樂器的運用在接近尾聲的〈Get Away〉更令人驚喜,你會想到 Dough-boy 的專輯竟然會有類似 Limp Bizkit 那樣的 Nu-metal 風格的歌嗎?而這股搖滾氣息在前一首〈Cosmograph〉已開始鋪墊,專輯的曲目排序顯然是有花過心思的。
當然,那些較為招牌的 Trap 風格還是有的,而且不少,與 Young Hysan 合作的〈SKINNY〉就是其中一例,粵英夾雜的〈MK Circus〉和專輯唯一的全粵語歌曲〈不相信任何人〉亦有類似的氛圍(去年發表的粵語歌〈四眼仔〉卻沒有收錄在專輯內)。
而 Dough-boy 的專輯比起現時很多本地 Hip Hop 的作品不同的地方,就是注入很多私人的情感。《Chinglish》是講「身份」的,《Good, Bad & Ugly》以 Dough-boy 的說法,則是成長時期所學會的道理,譬如 sample 了林子祥同名歌曲的〈誰能明白我〉,就講少年時的想法,〈華語〉則是 Dough-boy 在新加坡居住時的一些回憶與感受。而最終的目標都一樣:這些經歷怎樣成就了今日的他。從頭到尾聽《Good, Bad & Ugly》一遍,你會對 Dough-boy 這個人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緊貼最新音樂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Overflow 音樂滿瀉」Facebook 專頁及 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