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計電影《幻愛》的同名主題曲,小塵埃(Lil’ Ashes)去年底推出的新作〈第二次告白〉可說是他們「沉寂」兩年後的回歸之作了。〈第二次告白〉年底才派台,載著的又是那麼私人的情感,「格局」在著重傳遞大道理的今天顯然較細。最初還以為這不過是首熱身之作,沒料到接下來的新作〈finish it don’t quit〉再度書寫二人的感情關係,還要是首英語歌,更不像一般唱片公司的宣傳套路。原來,一切可能只因為時代變了,2022 年自有 2022 年的做法。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十年轉與變 專訪小塵埃:我哋冇咁文青

十年轉與變 專訪小塵埃:我哋冇咁文青

如果不計電影《幻愛》的同名主題曲,小塵埃(Lil’ Ashes)去年底推出的新作〈第二次告白〉可說是他們「沉寂」兩年後的回歸之作了。〈第二次告白〉年底才派台,載著的又是那麼私人的情感,「格局」在著重傳遞大道理的今天顯然較細。最初還以為這不過是首熱身之作,沒料到接下來的新作〈finish it don’t quit〉再度書寫二人的感情關係,還要是首英語歌,更不像一般唱片公司的宣傳套路。原來,一切可能只因為時代變了,2022 年自有 2022 年的做法。

如果不計電影《幻愛》的同名主題曲,小塵埃(Lil’ Ashes)去年底推出的新作〈第二次告白〉可說是他們「沉寂」兩年後的回歸之作了。〈第二次告白〉年底才派台,載著的又是那麼私人的情感,「格局」在著重傳遞大道理的今天顯然較細。最初還以為這不過是首熱身之作,沒料到接下來的新作〈finish it don’t quit〉再度書寫二人的感情關係,還要是首英語歌,更不像一般唱片公司的宣傳套路。原來,一切可能只因為時代變了,2022 年自有 2022 年的做法。

形式的轉變:
計劃不來,便感受當下

久候多時才有新作,Pollie 說因為一直有強迫症,堅持一張專輯就要有 10 首歌,即使是翻唱兒歌的「side project」《Recall a Little Bit》,也要是「Full EP」6 首歌,不能欺場。然而時代不同了,現在你派幾多歌上台,大家就可能只聽到幾多首歌,Pollie 說近年才明白「這個行業的玩法」:「很多人不知道我們也有 so-called side tracks,只聽過那些派台歌」,坐在旁邊的 Jonathan 苦笑道:「很多人以為我們只有 4、5 首歌,其實我們已推出 30 幾首了。」

2019 年推出《Little by Little》後,小塵埃一直有構思新專輯,期間正值香港甚至是全球變化最大的階段,最初他們有意把各種想法,匯聚成一張概念專輯,可是思考半年有多後,還是因為要傳遞的訊息量太大,「如何以一件事去講而不會累贅、不會矯情,實在不容易」,既然未能做到心裡想要達到的標準,不如重頭嚟過?

最後他們化繁為簡,想到此時此刻講大道理的歌已多如天上繁星,便以聽眾的角度出發,心想:做一些舒服的、chill 的歌不是更好嗎?「至少在身邊那麼多事情發生之際,大家所聽的歌還是輕鬆的。」不去想大碟概念,逐隻歌做,便是「計劃」。「就迎合『不想太早決定任何事情』的年青人心態,反正現在很多事情是計劃不到的,倒不如感受當下的 flow。」兩首新歌都寫私人情感,也是啱啱遇著剛剛。

再甜蜜的情侶,也會嗌交,很多時候怕影響關係,對另一半有任何不滿都放在心裡,Pollie 說他和 Jonathan 也有這個階段,並到了臨界點。加上二人既是情侶也是組合,生活背後連繫著工作、合約,要考慮的因素更多。「便會想,該怎麼解決呢?會不會是自身的問題?若果是,即使分開了,問題也會帶到之後的感情關係。」新歌表達了不要猜忌、逃避,坦誠面對才是出路。也就是寫首歌去表達彼此的想法嗎?「寫的時候事情已解決了,我哋冇咁文青,要靠寫歌來表達自己,又唔係徐自摩,唔好浪漫化先!」Pollie 笑說。

題材的轉變:
不說教,重表達情感

這幾年大家最大的「得著」,恐怕就是時間多了,小塵埃也不例外。Pollie 說,多了時間,人的習性自然是「諗返舊時」,那些年做過什麼,有什麼是感到滿足的,又有哪些遺憾。又從樂迷的角度去想,小塵埃究竟予人的形象是什麼?

「長輩會覺得我們好乖,講的東西教育性好強,唔飲酒唔食煙唔講粗口。」Pollie 這麼形容。Jonathan 則簡單稱之為「正氣師」,總之好「乾淨」。然而 Pollie 說,他倆也是普通人,大家面對的都是相同的事、相同的環境,也會有很多情緒,於是做新歌時便決定做回「自己」:「不想再講我們的價值觀、世界觀了,除非真有什麼新的看法,否則不想重複『媽媽是女人』東西。況且不是很多人了解我們的性格,易入口一點,就講我們怎樣相識、怎樣磨合。」他們說早兩年仍有人不清楚其情侶關係,倒不如大大方方,至少,是由本人親自交代的,不用傳媒老作。

不過也要強調,文章標題說小塵埃組成「十年」,其實也是虛數。絕非本網老作,因為問到實際年期時,他們似乎也不太清楚。「因為計成立的話,記憶都好模糊。」Jonathan 說最初組成是為了「交功課」(維基資訊:二人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相識,修讀數碼音樂及媒體),Pollie 則表示,因為組合最初取名 Pollie & Friends,名字早期常有變改,說要翻查舊照片才能追溯「起源」。

但數到真正映入大眾眼簾的階段,大概是組合還未有中文名字、只叫「Lil’ Ashes」的日子了,那時他們以演繹英語歌為主,很多樂迷驚訝 Pollie 的小小身軀竟像裝載著一個成熟女子的靈魂般,一聽難忘。這次他們再以英語歌作主打,多少令人回想起這段時期。Jonathan 表示,歌曲本來已填好了廣東話詞(李一丁執筆),但覺得做不到 demo 的韻味,便唱回英語,「呢個年頭都冇乜套路可以捉㗎啦」。今時亦唔同往日,宣傳渠道已不會因歌曲語言而有很大差別,香港的地道 English Pop 也似乎愈來愈多,沒什麼稀奇了。

如果不計電影《幻愛》的同名主題曲,小塵埃(Lil’ Ashes)去年底推出的新作〈第二次告白〉可說是他們「沉寂」兩年後的回歸之作了。〈第二次告白〉年底才派台,載著的又是那麼私人的情感,「格局」在著重傳遞大道理的今天顯然較細。最初還以為這不過是首熱身之作,沒料到接下來的新作〈finish it don’t quit〉再度書寫二人的感情關係,還要是首英語歌,更不像一般唱片公司的宣傳套路。原來,一切可能只因為時代變了,2022 年自有 2022 年的做法。

風格的轉變:
氛圍至上,拒絕小清新

倒是音樂風格有銳意求變,Jonathan 提到,寫歌時多了用琴,而非慣常的木結他。兩首新歌都有東城 EAST CITY 參與,搶耳的節拍和過往的小塵埃有很大分別。「我不想再被形容為小清新!拿著木結他就是小清新我好嬲!」Jonathan 看似說笑,但不難感受當中也有幾分認真。事實上,他們上兩張專輯也有刻意轉變(就譬如歌曲〈轉.變〉),只是「小清新」的名號還是抹不掉。

那麼,該怎麼形容小塵埃的音樂才好?「細個好叻豬好青春地會叫自己做小塵埃 style!」Pollie 答。「我們很不喜歡被人定在某一個 genre 入面,細個 ego 大一點,不想被形容為像這個似那個,大個就是但啦,出場時真的要以『我哋歡迎小清新組合小塵埃』介紹也不會不高興,只是也會期望下次會有更有趣的說法!」

Jonathan 說他們一開始的目標是成為港版 Of Monsters and Men(旁邊的 Pollie 強調冇咁講過),「人哋都係木結他,點解又沒有人說是小清新?」Pollie 舉例他們同期的一些獨立音樂人,如黃靖、咖啡因公園、李拾壹等,都各具特色,「如果我們要分 genre,黃靖的風格也不會是小清新,大家有細心留意他近年的演出的話,更會發現又有一點不同。」簡而言之,玩 Acoustic 的,也能奏出千萬種感覺,只以「小清新」來形容明明風味各異的音樂,就有點簡單化了。

小塵埃現在雖沒有為自己設限,但他們說「方向上是很明確的」,就是「每一首歌都要有氛圍」,可以因應自己的心情去感受。「以前會想多聽一些 storytelling 的東西,但現在人變了,會喜歡聽 vibe 重一點的歌。」

如果不計電影《幻愛》的同名主題曲,小塵埃(Lil’ Ashes)去年底推出的新作〈第二次告白〉可說是他們「沉寂」兩年後的回歸之作了。〈第二次告白〉年底才派台,載著的又是那麼私人的情感,「格局」在著重傳遞大道理的今天顯然較細。最初還以為這不過是首熱身之作,沒料到接下來的新作〈finish it don’t quit〉再度書寫二人的感情關係,還要是首英語歌,更不像一般唱片公司的宣傳套路。原來,一切可能只因為時代變了,2022 年自有 2022 年的做法。

環境的轉變:
難以掌控,最緊要做自己

出道十年,我問小塵埃二人,有沒有什麼在 checklist 上還未劃上剔號的事想達成?Pollie 說細個時才有 checklist,講緊 12、13 歲。「那時候最想和芝麻街裡我最喜愛的 character Elmo 一齊唱歌!」但大個想到這其實要去到 John Mayer 或 Katy Perry 的級數才能成真。「也不是說不要有這些夢想,或一定覺得不會有這種機會,只是我更明確知道自己要怎樣做,才能達到目標。未必做到,但還是會向著那個方向。」

成長最大的領悟,大概是明白很多外在環境因素,不是我們可以輕易掌控的。Jonathan 的目標「貼地」一點,想去 Fuji Rock 等不同的音樂節表演,但笑說「早幾年去過兩個之後就一直在香港了」。

政治環境、社會氣候,還有疫情因素,讓面前的路變得更加崎嶇,但數到讓二人最難適應的,是近年做一切事都以「數據」作決定。「這幾年真的什麼都是 data 行先,去決定你做一件事有沒有價值,或成不成功。就算你身邊的人沒有這個想法,也會不知不覺行了這個方向。」像小塵埃這類會親自「經營」社交媒體的音樂人,體會自然更深,reach 數、likes 數,成了無形的壓力。「但會不會很在意,去到無法做自己呢?我們會好警惕自己不要有這種想法,盡可能平衡。」當然,談何容易呢?但抱著「finish it don’t quit」的精神,總有辦法解決,可再走多幾個十年。

緊貼最新音樂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Overflow 音樂滿瀉」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