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要為盧冠廷的新碟寫一點文字。這十年八年,那些 70 至 80 年代出道的「老牌」歌手,都一窩蜂推出「發燒碟」(近年已蔓延到 90 年代初出道的一群了),稍為有名氣(商業價值)的,都已先後以這個形式重返樂壇(可能只剩下甄妮、徐小鳳和葉蒨文?曾傳聞葉蒨文也有這個打算?),成功的例子不少(當然也有相當失敗的,然後又瞬間消失),其中一個就是盧冠廷。然而,盧冠廷的發燒碟又不能完全和其他同類出品相提並論,他做的音樂,創作性更強,風格也不是傳統發燒碟那一類,值得我們細賞。
還是要為盧冠廷的新碟寫一點文字。這十年八年,那些 70 至 80 年代出道的「老牌」歌手,都一窩蜂推出「發燒碟」(近年已蔓延到 90 年代初出道的一群了),稍為有名氣(商業價值)的,都已先後以這個形式重返樂壇(可能只剩下甄妮、徐小鳳和葉蒨文?曾傳聞葉蒨文也有這個打算?),成功的例子不少(當然也有相當失敗的,然後又瞬間消失),其中一個就是盧冠廷。然而,盧冠廷的發燒碟又不能完全和其他同類出品相提並論,他做的音樂,創作性更強,風格也不是傳統發燒碟那一類,值得我們細賞。
要從 3 年前的《Beyond Imagination》說起,當時盧冠廷把自己研究多年的和弦運作,應用到歌曲上,效果相當出色,讓發燒碟不只是音色、音質出眾,音樂創作上也有值得欣賞的地方。是的,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發燒碟就以一種「倒模」形式製作,編曲大多力求簡潔,只兩三種樂器,又常以普普通通的 Jazz 或 Bossa nova 包裝,千篇一律,悶到發慌。
葉廣權也有份參與這一場「改革」,他是關淑怡的御用監製,可能是粵語樂壇最出色的翻唱專輯《’Ex’ All Time Favourites》,就是他領導之下的成果。《’Ex’ All Time Favourites》的編曲佈滿心思、千變萬化,這個概念也伸延到《Beyond Imagination》上。後來葉廣權為陳慧嫻、鍾鎮濤製作的發燒碟,也擺脫了很多既有模式,音樂性大大提高。儘管當年盧冠廷曾說過,〈我會掛念你〉原意是改成 Rock 版,但唱片公司認為不像一般發燒碟的套路,於是便以較靜態的編曲取代。如果現在再做,相信唱片公司該會更開明吧?
唯獨難以改變的,可能是「翻唱歌」這個「形式」。本來原創抑或翻唱,該不會對音響效果構成影響,但畢竟現在會買 CD 的,都是以有一定年紀的人為主,對音響器材有追求的,亦多是出來社會工作一段日子的中年(當然有例外,但那些只佔少數吧),翻唱歌的「增值」作用,就在於「集體回憶」。不是曾有報導提及過,人們平均到了 33 歲後,就不再聽「新歌」嗎?
當初被唱片公司邀請重出江湖時,盧冠廷也以為平時在家埋首創作的新歌會有見天日的機會,後來才知道翻唱歌才是「常態」。《Beyond Imagination》賣得十分不錯,讓他再踏紅館舞台之餘,唱片公司更索性跟他簽約(本來打算先出一張試試),錄製《Beyond Imagination Too》,唱完自己的創作,又再唱別人的,為老牌歌手連出兩張翻唱專輯搶佔發燒市場,是環球唱片近年的策略。《Beyond Imagination Too》有兩首新歌,算很好了。
第三張又會點搞?再翻唱只會予人重複之感,不再有新意,夏韶聲出過很多張,期間也要另外做一些新創作平衡一下。然而在發燒碟的領域,做全新創作風險很高,隨時銷量急跌。《Movie to Music》的做法較令人意想不到,說舊不舊,說新不新,而且只有盧冠廷才能做這樣的專輯。
盧冠廷寫的歌多,做過的配樂也不少。《Movie to Music》就以過往的電影配樂為基礎,再譜上新詞,部分作品更要加入新的旋律段落併合而成,舊與新共冶一爐,聽起來像新歌,但又似層相識,難度不比全新創作低。尤其是那些要加入新創作旋律的,功力稍欠,很容易感覺突兀,但盧冠廷又總是有辦法讓人聽得舒服。
選擇以〈天下無敵〉作為主打,毫無疑問是因為《賭神》的配樂最廣為人熟悉,盧冠廷新寫的旋律也與原本的音樂配搭得天衣無縫;不過,專輯內的其他作品其實更有驚喜。〈理想家〉的歐陸風情、〈心的磨練〉充滿電影感的大提琴引子與人聲吟唱、〈秋天的情話〉的淡淡哀愁與爵士氣息,都是當中令人難忘的時刻。
11 首歌曲,編曲人僅兩位,除了盧冠廷自己之外,就只有伍卓賢。伍卓賢是學「正統音樂」出身,本身有深厚的音樂根基,他喜歡以多樣不同的樂器,編寫獨特而具層次的作品。這方面,《Movie to Music》可以說是相當成功。
曾有樂評人形容發燒碟是「另一個樂壇」,以往流行歌手未搶這一塊餅時,更是明顯地互不相干。普羅大眾很少聽,歌曲也絕少能登上流行榜,即使有也不會佔很高位置。部分發燒碟也的確音樂創意貧乏,但《Movie to Music》肯定不屬這一類。盧冠廷曾說過自己不太關心「Hi-Fi」那個部分,都交由 Hi-Fi 德(劉賢德)打理,他只關心創作、關心音樂。即使 Hi-Fi 德會提出一些要求,也是他跟自己和監製葉廣權磨合出來的結果。磨合不等同妥協,破壞歌曲意境的事還是不會做的。
於是,我們該怎樣評價《Movie to Music》呢?既然是樂評,當然是評論音樂的,雖然仍是舊曲新唱,卻不能否認有一定新意。盧冠廷、葉廣權與劉賢德這個組合,亦讓製作不止於技巧,成為了創意的一部分,部分混音處理可能是為了音響發燒友的喜好而設,但又似乎與歌曲原意十分搭調,是誰的原意一時間也難以說清。
作為樂迷可能根本不會管這些,歌曲好聽就是了。當然,還是那一句,我們還是渴望盧冠廷能有更多全新的創作,他肯定是香港樂壇最具才華的音樂人之一,《Movie to Music》至少讓我們肯定,他依然寶刀未老。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