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龍一:CODA》就像是《async》的製作特輯。這樣說可能有點簡單化,但其實這正正反映了這部紀錄片的「豐富」,因為《async》本來就是一張很「豐富」的專輯,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聲響之餘,也在訴說生命的無常。《async》被認為是坂本龍一出道至今最個人化的專輯,內裡藏著的,是他過去 5 至 6 年的經歷與所思所想;而紀錄片的導演 Stephen Nomura Schible 就透過影像,把創作背後的源起呈現出來。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從《坂本龍一:CODA》看《async》

從《坂本龍一:CODA》看《async》

《坂本龍一:CODA》就像是《async》的製作特輯。這樣說可能有點簡單化,但其實這正正反映了這部紀錄片的「豐富」,因為《async》本來就是一張很「豐富」的專輯,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聲響之餘,也在訴說生命的無常。《async》被認為是坂本龍一出道至今最個人化的專輯,內裡藏著的,是他過去 5 至 6 年的經歷與所思所想;而紀錄片的導演 Stephen Nomura Schible 就透過影像,把創作背後的源起呈現出來。

《坂本龍一:CODA》並不是要為《async》作甚麼補充,反之,它是以另一個方式讓樂迷進入《async》的世界。嚴格來說,如果你是坂本龍一的追隨者的話,紀錄片中的「資訊」大多已很熟知,甚至可能已在去年的不同報刊文章,讀過《async》的解說。然而,《坂本龍一:CODA》還是很值得一看的,因為它建立了一股氛圍,讓人更能投入到坂本龍一的音樂與藝術世界。看過電影之後再聽一次《async》,是加倍動人的。

坂本龍一在 2014 年被診斷出患上咽喉癌,他說從沒想過自己會得到癌病。沒錯,我們都知道坂本龍一很注重飲食健康,患上癌症,就如對他相信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來一個重擊,更體會到生命無常。

於是,觀眾在片中看到 911、反核運動,還有他病癒後的生活,譬如每天要吃很多藥、飲食更為清淡大多是水果,以及因免疫力下降而要經常保持口腔清潔等片段,指向的都是生命這個主題,也可以說,最終指向的就是《async》。

《坂本龍一:CODA》就像是《async》的製作特輯。這樣說可能有點簡單化,但其實這正正反映了這部紀錄片的「豐富」,因為《async》本來就是一張很「豐富」的專輯,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聲響之餘,也在訴說生命的無常。《async》被認為是坂本龍一出道至今最個人化的專輯,內裡藏著的,是他過去 5 至 6 年的經歷與所思所想;而紀錄片的導演 Stephen Nomura Schible 就透過影像,把創作背後的源起呈現出來。

去年《async》發表的同時,東京的 Watari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亦舉行了《async》的設置音樂展,筆者當時也有到訪。當中展出了很多啟發了《async》的書籍、影碟,譬如有 Philip K. Dick 的《Ubik》、Kurt Vonnegut 的《Slaugterhouse-Five》等科幻小說,電影方面,則有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星球梭那里斯》(Solaris)等。

《坂本龍一:CODA》中,坂本龍一也有提到塔可夫斯基,對其電影在聲音運用上總是那麼別出心裁,表示十分欣賞,希望自己也能做一些類似的音樂出來。《async》裡的〈solari〉,名字顯然就是取自《Solaris》。

於是,近年坂本龍一的創作都嘗試把聲音與音樂結合,更曾跑到非洲以至北極等地,收錄大自然的聲音,再融入到簡約的樂章當中。《坂本龍一:CODA》有一張被廣傳的劇照,是他把膠水桶套住頭部,其實就是在聆聽雨點打落水桶時的聲音。《async》中的〈ZURE〉、〈walker〉和〈honj〉,承載著的儀器聲、樹葉聲、雨聲和其他噪音,樂迷都可以在紀錄片中找到一些創作上的蛛絲馬跡。

說到真正跟大自然迎面擁抱的,肯定是那座經歷過海嘯洗禮的鋼琴。鋼琴已經走音,但坂本龍一卻說這是大自然竭力重返原來的狀態,調音只是人類依自己的喜好強行做的事情,他認為經海嘯的「調音」有更好的音色。《async》中〈disintegration〉獨特的音色,是否因此而來?點題作〈async〉的狂躁,又是否代表著連串激烈的敲問?

《坂本龍一:CODA》就像是《async》的製作特輯。這樣說可能有點簡單化,但其實這正正反映了這部紀錄片的「豐富」,因為《async》本來就是一張很「豐富」的專輯,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聲響之餘,也在訴說生命的無常。《async》被認為是坂本龍一出道至今最個人化的專輯,內裡藏著的,是他過去 5 至 6 年的經歷與所思所想;而紀錄片的導演 Stephen Nomura Schible 就透過影像,把創作背後的源起呈現出來。

紀錄片中也提到了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執導的《情陷撒哈拉》(The Sheltering Sky),這部電影由坂本龍一擔任配樂,而以下的一段對白,就啟發了《async》中〈fullmoon〉一曲。坂本龍一把這段文字翻譯成不同的語言,重疊拼貼,不同國籍人種,應該都能感受到那份不安。

“Because we don't know when we will die, we get to think of life as an inexhaustible well. Yet everything happens only a certain number of times, and a very small number really. How many more times will you remember a certain afternoon of your childhood, some afternoon that's so deeply a part of your being that you can't even conceive of your life without it? Perhaps four or five times more. Perhaps not even. How many more times will you watch the full moon rise? Perhaps twenty. And yet it all seems limitless.”

〈LIFE, LIFE〉中由 David Sylvian 所吟讀的詩,就出自另一個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的父親 Arseny Alexandrovich Tarkovsky)的手筆,也是在描繪生命的狀態,但音樂予人的感覺卻是不安過後漸有頓悟。〈ff〉的禪味更彷佛有看透的意味在內,然後〈garden〉就像步入了一個新世界。

音樂的力量固然已足夠強大,但看著《坂本龍一:CODA》裡不同年代的坂本龍一,一輪回顧以及他對生命的探究後,再重返音樂時,原來可以帶來更深刻的體會。音樂讓我們能夠更輕易想像某個時刻的情景,也能體會別人的生命。正如看到片中坂本龍一在海嘯災區的體育館奏起〈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時,就特別有感覺,比平時聽更被觸動。

《坂本龍一:CODA》就像是《async》的製作特輯。這樣說可能有點簡單化,但其實這正正反映了這部紀錄片的「豐富」,因為《async》本來就是一張很「豐富」的專輯,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聲響之餘,也在訴說生命的無常。《async》被認為是坂本龍一出道至今最個人化的專輯,內裡藏著的,是他過去 5 至 6 年的經歷與所思所想;而紀錄片的導演 Stephen Nomura Schible 就透過影像,把創作背後的源起呈現出來。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