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編輯推薦】八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Part 1

【編輯推薦】八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Part 1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某些候選準則和挑選定義在我們過往的專題已提及過了,在此就不贅,但還是有幾點想說明一下:

• 「八十年代」的定義,指的是 1980 年 1 月 1 日至 1989 年 12 月 31 日首度派台或出版的歌曲。再以達明一派的〈天問〉為例,此曲於 1989 年年底派台,便撥入八十年代,但收錄此曲的《神經》專輯於 1990 年 1 月推出,內裡的其他歌曲便屬九十年代。

• 八十年代初期仍是電視主題曲/插曲的盛世,如果電視劇首播的日子先於派台或所屬唱片出版,年份便以電視劇首播日為標準。電影歌曲的情況相同。

• 也因為電視劇、電影歌曲在八十年代那麼大行其道,我們必須再次強調,歌曲是否廣為人熟悉,並不在考慮範圍。一首歌連續播十數個星期,那有不洗腦的可能?但這不代表歌曲就很出色。當然,流行的作品也會因此有更大的影響力,這方面自會作出平衡。

• 原創或改編歌曲都有機會入圍,但我們著重的終歸是「創作」,所以改編歌必須交出一定的創意才有機會入選,可以是歌詞、編曲或演唱上有過人或更勝原曲的地方。八十年代,尤其是 1984 年後,改編歌所佔的比率愈來愈大,難以忽視,最終名單就佔了一共 8 首,都各具特色或突破性,超越一般只是複製原曲的改編歌。

• 和九十年代的榜單一樣,目標是 100 首歌各具特色(卻絕非分豬肉),優點太相近的會放在「延伸聆聽」一欄,但不等同是第 101 至 200 位。

• 100 首歌曲當中,有數首作品我們未能列出編曲人的名字,因為唱片本身也未有註明,難以核實。由於某些我們手上只有後來再版的 CD,未能查看原裝黑膠唱片是否有註明編曲人的名字,如果大家能夠提供那些缺了的部分,請跟我們聯絡(最好有照片或甚麼資料證明)。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不要重播

杜德偉  /  1987

曲:倫永亮|詞:小美|編:倫永亮

在郭富城還未叱咤樂壇的時候,杜德偉是我們公認的舞王,偏偏他很多 80 年代的流行經典都不是舞曲,而是抒情歌。〈不要重播〉來自杜德偉的第 2 張大碟,當年並非主打歌,卻是不少樂迷的心頭好,多年之後受歡迎程度更勝過本是主打的〈等待黎明〉和〈抱緊我〉,連作曲人倫永亮其後也拿回來翻唱。當然,杜德偉個性強烈、充滿感情的演繹是不容易被取代的,有別於當時前輩歌手字正腔圓的作風。

 
延 伸 聆 聽  ▾

杜德偉〈只想留下〉:〈等待黎明〉或是其後的〈忘情號〉雖然水準不錯,然而這類肉緊 Power Ballad 卻未能真正反映杜德偉的獨特風格。1987 年,杜德偉的首支派台歌〈只想留下〉(儘管早一年他已在華星唱片的合輯發表過幾首作品),香港樂壇前所未有、傾向騷靈的演繹方式,讓人耳目一新,雖然唱腔上也有模仿 George Michael 翻唱版的地方(原曲為 Was (Not Was)的〈Where Did Your Heart Go?〉,但仍不失個人風格。無奈這類作品當時仍未廣被接納,杜德偉較為西化的音樂風格其後愈見收斂,反倒令他處於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直至後來到台灣發展才有更大的成就。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風箏

林志美  /  1982

曲:林志美|詞:林志美|編:周啟生

受到台灣的校園民歌運動影響,香港在 80 年代初也掀起過一陣民歌熱,林志美也是其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歌手。1981 年的《香港城市民歌》合輯內,就收錄了她 3 首主唱作品,不過更為出色的,是翌年《香港城市民歌 Encore》合輯中的〈風箏〉,林志美包辦曲詞部分,風格清新可喜,不花巧、不賣弄的演繹方式令人聽得十分舒服。

 
延 伸 聆 聽  ▾

林志美〈感情的段落〉:《香港城市民歌 Encore》內另一首由林志美演繹的作品,卻非她自己創作,而是由周啟生譜曲,鋼琴引子有先聲奪人的感覺,非傳統由木結他主導的那種民歌。這首歌後來也可在林志美的首張個人專輯找得到(編曲略有不同),反而〈風箏〉未有收錄其中。嚴格來說,林志美在 80 年代沒有專注於民歌風格,畢竟後來樂壇吹日本風,民歌漸漸式微,單一風格較難持續發展。儘管如此,林志美的民歌還是最令人回味的,90 年代她為梁詠琪製作的〈愛自己〉,也算是延續了她在 80 年代初的音樂風格吧。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說不出的未來

夏韶聲  /  1988

曲:李壽全|詞:劉卓輝|編:夏韶聲、Tommy Ho

這是夏韶聲首度與填詞人劉卓輝合作的作品,也是劉卓輝最早期發表的作品,令夏韶聲的歌曲加添了很強的社會意識。原曲是台灣大師級音樂人李壽全的〈未來的未來〉,本已是很出色的作品,粵語版在音樂上的改動不算很大,但這倒顯得夏韶聲的演繹多麼有力,把歌詞所寫,對於香港前景不確定的那份擔憂、恐懼與激動,傳神地展現出來。多年後鍾氏兄弟改編的新版〈說不出的未來〉更進一步證明了,香港的未來如何,此刻還是有點說不出來。

 
延 伸 聆 聽  ▾

夏韶聲〈媽媽我沒有做錯〉:夏韶聲另一首由劉卓輝填詞的作品,為當年(1989)六四事件在天安門廣場靜坐的學生而寫,當年的回響十分大,副歌部分的呼喊充滿了力量。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電光霹靂舞士

麥潔文  /  1984

曲:徐日勤|詞:林振強|編:徐日勤

1983 年,一齣荷里活電影《勁舞》(Flashdance)掀起了霹靂舞(break dance)熱潮,不單翌年有更多同類型的電影如《霹靂舞》(Breakin’)推出,就連流行樂壇也受到影響。那時候,麥潔文仍未是「勁舞 Dancing Queen」,早期演繹抒情歌為主的她,於 1984 年推出了〈電光霹靂舞士〉,雖不致於大紅大紫,但至少這個 180 度改變的轉型沒有嚇怕樂迷,「勁舞」更成為了她歌唱生涯的重要「關鍵詞」。〈電光霹靂舞士〉引子與中段的電子聲效超級搶耳,在當時來說算是令人耳目一新,而這首歌居然是由徐日勤作曲、編曲,可能也是很多樂迷意想不到的。

 
延 伸 聆 聽  ▾

陳百強〈創世記〉:除了〈電光霹靂舞士〉,1984 年還有一首同樣因霹靂舞而來的作品:陳百強的〈創世記〉。其電子樂風無論以陳百強的歌曲抑或當時的流行曲來說,都有新鮮的地方,只是這首掛名林慕德創作的歌曲,基本上和 Chaka Khan 的〈Ain’t Nobody〉如出一轍,原創性方面的分數減了不少。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誰明浪子心

傑  /  1989

曲:王傑|詞:潘源良|編:陳志遠

當年王傑能夠在港、台兩地一炮而紅,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彷彿告訴了我們:歌是可以這樣唱的。此前從來沒有一把辨識度如此高的滄桑聲音,也沒有幾多人能像他一樣,不費吹灰之力就建立出強烈的個人風格,〈誰明浪子心〉把音樂、唱腔與形象連成一線,無法分割,要翻唱這首歌是自討苦吃,因為再高的歌唱技巧也不能重現同樣的味道。

 
延 伸 聆 聽  ▾

王傑〈安妮〉:嚴格來說,這不是一首「本地」歌曲,粵語版〈可能〉該更為香港人認識。然而放在「延伸聆聽」裡還是有其意義的,王傑早期的歌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因為當中很多都是真實的故事,而他滄桑的聲音也因為「故事」(多是悲慘的)而來。〈安妮〉是王傑為記念因車禍離世的女友而寫的,十分傷感,他唱起來也特別投入。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小珊瑚

譚詠麟  /  1983

曲:陳秋霞|詞:向雪懷

譚詠麟其中一首滄海遺珠。這首由陳秋霞譜曲的作品,以全電子音樂編曲,效果卻出奇地凄美動人,而非你可能預期的冰冷。雖然 70 年代尾的廣東歌已有電子音樂元素了,但去得那麼盡的,直到 1983 年還是不多見。譚詠麟在 1987 年的演唱會曾演繹過這首歌曲,也是 80 年代其中一個叫樂迷難忘的畫面。2006 年,《Alan 聽》中收錄了一個重新編曲和演繹的版本,同樣動人,大概也證明了,旋律本身亦已足夠優美。

 
延 伸 聆 聽  ▾

陳秋霞〈珍惜好年華〉:陳秋霞可說是香港最早期的創作女歌手,在 70 年代有不少佳作,如〈罌粟花〉等。80 年代她只推出了一張唱片《珍惜好年華》,點題作是林敏怡為「反吸毒宣傳作曲比賽」而寫的,也是她首支正式發表的流行曲。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我的故事

陳百強  /  1987

曲:陳百強|詞:向雪懷|編:杜自持

陳百強後期的作品大多流露著一份傷感,被視為他前半生寫照的〈我的故事〉也不例外。歌曲除了展現著陳百強創作唯美曲調的能力外,也能從中了解他當時的所思所想,「苦痛的謠傳,累人不淺」,大概就是他所受的困擾吧。

 
延 伸 聆 聽  ▾

陳百強〈夢裡人〉:陳百強的完美主義,甚至叫他要把自己的舊歌重新編曲、演繹。〈夢裡人〉原曲是 1980 年的〈我愛白雲〉,相隔 7 年他找杜自持把舊作改成 bossa nova,效果更勝從前。也可看到,在譚詠麟、張國榮兩王鼎立的局面裡,陳百強仍有持續作出突破。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不羈的風

張國榮  /  1985

曲:大澤誉志幸|詞:林振強|編:羅迪

張國榮憑〈風繼續吹〉走紅,翌年的〈Monica〉更是掀起了日式舞曲熱潮,和譚詠麟同年的〈夏日寒風〉互相輝映。〈不羈的風〉就像是兩者的混合體,一方面承接著〈Monica〉的氣勢再一次改編吉川晃司的作品,另一方面,林振強以「風」作為意象,建立了張國榮的不羈形象,相當成功,arguably 是張國榮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延 伸 聆 聽  ▾

張國榮〈風再起時〉:1989 年張國榮宣佈退出樂壇,推出了〈風再起時〉,雖說是呼應〈風繼續吹〉,但沒有〈不羈的風〉的話,風之於張國榮的代表性肯定沒那麼大。這首由張國榮親自譜曲的作品,彷彿也為 80 年代劃上了句號。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難得有情人

關淑怡  /  1989

曲:盧東尼|詞:向雪懷|編:盧東尼

盧東尼作曲的作品遠遠比編曲的少,但很多都能成為經典,90 年代的〈對不起我愛你〉和〈一人有一個夢想〉都屬他的創作。1989 年的〈難得有情人〉就更加出色,流麗無比的旋律,進入 K 歌年代後已買少見少。據監製葉廣權透露,歌曲在推出前幾年已寫好,本是為鄺美雲而作,但她卻不怎麼喜歡,塵封數年才交給關淑怡演繹,竟然超級流行,能唱到一首好歌可能也講緣份。

 
延 伸 聆 聽  ▾

張國榮〈貼身〉:盧東尼編曲的作品甚麼風格都有,但兼任作曲的,則以抒情類型佔多,張國榮的〈貼身〉是他少數的快歌之一。同樣收錄在《Hot Summer》內的點題之作,也出自他的手筆(但交由船山基紀編曲),或者因為歌者是張國榮,就交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出來吧。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空凳

夏韶聲  /  1985

曲:林敏怡|詞:林振強|編:林敏怡

夏韶聲推出了可能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專輯《I Remember》後,轉投華納唱片,一首空凳令他爆紅,一洗過往的頹氣。歌曲本身獲得第一屆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香港區冠軍,可說是林敏怡為數不多感情較為澎湃的作品。歌詞更是高手示範作,林振強借物抒情,寫出了對父親的思念,情感真摯,以「空凳」作為借喻,物存人離,倍添傷感。

 
延 伸 聆 聽  ▾

夏韶聲〈結他低泣時〉:林振強另一首借物抒情之作,這次他以結他來描寫詞中主角的傷感,與本就非常動聽、結他演奏甚為憂怨的原曲配合得十分出色。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驟雨中的陽光

曾路得  /  1980

曲:黎小田|詞:盧國沾

早期的粵語流行曲,可以說是隨著電視劇的風格而走的,麗的電視的青春時裝劇先河《驟雨中的陽光》也使黎小田寫出了較為清新自然的曲調,找來曾路得主唱更是令歌曲的氣質進一步提升,如果真有一種典型的靚聲,曾路得不染半點雜質的脫俗聲線,也許就是最佳的代表。

 
延 伸 聆 聽  ▾

蔡楓華〈IQ 成熟時〉:《驟雨中的陽光》收視高企,也催生了更多青春劇的出現,《IQ 成熟時》就在翌年播映,同名主題曲同樣由黎小田創作,風格更為年輕跳脫,那年蔡楓華以〈倩影〉一曲爆紅,這首〈IQ 成熟時〉則帶來了截然不同的味道。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她的心

島  /  1985

曲:區新明、鄧祖德|詞:區新明、雷有暉|編:小島

可以說是 80 年代樂隊熱潮的第一波(以進入主流樂壇而言)。在日本改編歌愈來愈氾濫的時候 ,小島樂隊以清新爽朗的風格脫穎而出,雖談不上大紅大紫,卻至少令樂壇添上一些原創勢力。無論樂隊名字抑或歌曲主題,指向的都是香港。那時候「中英聯合聲明」剛簽訂,很多人對香港前景不太樂觀,〈她的心〉雖然歌詞寫得不太具體,但不難察覺字裡行間充滿憂慮。

 
延 伸 聆 聽  ▾

凡風〈中國飯店〉:小島成員之一區新明後來與崔炎德組成了凡風,延續著小島的音樂風格,也寫了很多與香港有關的題材,譬如〈中國飯店〉就講移民,似乎到現在仍然啱聽?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迷惑

葉蒨文  /  1985

曲:林敏怡|詞:林敏驄|編:林敏怡

葉蒨文剛來香港發展的時候,除了推出唱片之外,也拍很多電影,特別是 1984 至 1986 年期間。她的第二張粵語專輯《長夜 My Love Goodnight》就有半數是電影歌曲,其中〈迷惑〉稱得上是遺珠,雖有主打,也有拍 MV,但不算流行。葉蒨文在 80 年代有很多小調、台式流行曲,〈迷惑〉則是少有較為輕盈、寫意的曲調,而且不失時尚感。

 
延 伸 聆 聽  ▾

葉蒨文〈寒煙翠〉:林敏怡寫過很多歌給葉蒨文,大部分都旋律優美,可惜也多是 side tracks,未能更廣泛地流傳。〈寒煙翠〉和〈迷惑〉一樣,都是很多葉蒨文歌迷的心頭好。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偷心者

張學友  /  1986

曲:徐日勤|詞:林振強|編:徐日勤

〈偷心者〉收錄在張學友的第 2 張個人大碟《Amour 遙遠的她》,當時張學友已憑首張大碟《Smile》一炮而紅,有不少大熱金曲。〈偷心者〉當年也曾派台主打,更登上過流行榜冠軍位置,只是張學友的抒情歌曲太流行了,大家都遺忘了他早就有過這樣一首風格別樹一幟的作品,編曲從帶點懸疑氣氛的引子開始,到中段變得急激、高昂,佈局充滿驚喜。張學友也展現了他駕馭不同曲風的高超唱功,歌神風範早已顯露了。

 
延 伸 聆 聽  ▾

杜德偉〈忘情號〉:同樣是徐日勤的作品,〈忘情號〉和〈偷心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樣有懸疑的氣氛,也予人緊湊、激昂的感覺。〈忘情號〉是杜德偉繼〈等待黎明〉後的另一首 Power Ballad 經典,讓他在樂壇穩站一席位,可惜最初〈只想留下〉帶來的黑人風已蕩然無存,使他日後的音樂個性反顯得不夠清晰。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上海灘

葉麗儀  /  1980

曲:顧嘉煇|詞:黃霑|編:顧嘉煇

前奏一響起,大概沒有幾多個華人樂迷會認不出這首歌了。黃霑僅花了不到半小時趕起的歌詞,儘管有些沙石,然而浪奔浪流所比喻的跌宕人生,與顧嘉煇起伏強烈的曲調實在配合得天衣無縫,既有激昂的部分,也有柔情的一面,葉麗儀以她中氣十足的唱腔,成就了一代華語經典。

 
延 伸 聆 聽  ▾

葉麗儀〈萬般情〉〈上海灘龍虎鬥〉:〈上海灘〉太紅,甚至可以說成為了葉麗儀日後唯一令人記得的歌曲,也不知是好是壞。同樣的煇黃組合,同樣是電視劇《上海灘》的延伸,其實還有〈萬般情〉和〈上海灘龍虎鬥〉,感謝黃耀明後來的翻唱版,讓更多年輕一輩認識這精彩的三部曲。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懶洋洋的夏季

文  /  1981

曲:亞江|詞:鄭國江|編:Joey Villanueva

也許因為談形象更有「娛樂性」,大家只記得羅文形象上的百變,卻忽略了他在音樂上一直勇於突破,說來說去也只懂說「羅文腔」。早於 1981 年,羅文已推出了一張全爵士專輯《仲夏夜》,編曲豐富多變,在那個電視劇流行曲當道的年代,無疑是相當前衛的作風。主打作〈懶洋洋的夏季〉曲如其名,予人悠然自在的寫意感覺,在「羅文腔」的演繹方式下,為粵語流行曲帶來很大的新意。

 
延 伸 聆 聽  ▾

羅文〈紅棉〉:《仲夏夜》之前,羅文推出過另一張概念專輯《卉》,全碟歌曲以花為名,當年很少人如此注重一張大碟的統一性。〈紅棉〉是當中家傳戶曉的經典,如今聽可能有點老舊,但如此大氣、真材實料的管弦樂編排,其實很值得細味。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夏日寒風

譚詠麟  /  1984

曲:芹澤廣明|詞:林振強|編:大谷和夫

嚴格來說,這不是一首在音樂上有很大驚喜的作品,但放在香港樂壇的範圍來看,卻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當年譚詠麟紅到去日本出唱片,與當地音樂人有一些交流,〈夏日寒風〉就是這樣而來的一首原創作品。後來譚詠麟與作曲人芹澤廣明的合作更多,讓本地樂壇的日本風刮得相當厲害,改編日本流行曲成為了熱潮。雖然原創意識漸漸變得薄弱了,但也令當時漸顯沉悶的本地歌曲多了一點青春氣息,是功是過難下定論。

 
延 伸 聆 聽  ▾

陳慧嫻〈反叛〉:陳慧嫻推出了《故事的感覺》和《陳慧嫻》之後,第 3 張專輯交由歐丁玉製作,形象、歌路也轉為日本風,而且非常成功。〈跳舞街〉後的另一主打〈反叛〉找來日本的渡邊茂樹創作(並非改編歌),和〈夏日寒風〉一樣,都由林振強填詞,曲風詞風已完全跳出了 80 年代初的格局。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分分鐘需要你

林子祥  /  1980

曲:林子祥|詞:鄭國江|編:陳斐立

很多時候,創作人會避免歌曲太過簡單、歌詞太過直接,因為這更難做得好。〈分分鐘需要你〉是一首簡單、直接的歌,卻能在各方面都拿捏得恰到好處,給人真摯、真誠的感覺,早年林子祥的唱腔可以是那麼溫柔,後來他再唱這首歌時已無法重現同樣的味道了。

 
延 伸 聆 聽  ▾

林子祥〈可以不可以〉:林子祥另一首簡單、清新的作品,收錄在幾乎曲曲皆精的《活色生香》專輯,鄭國江的歌詞也如〈分分鐘需要你〉一樣,直接而真誠,是少數能寫出童真、童話感的詞人。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要爭取快樂

Maria Cordero  /  1987

曲:泰迪羅賓|詞:泰迪羅賓、林敏驄

電視劇主題曲的影響力在 80 年代中開始已逐漸滑落,但電影歌曲的氣勢卻仍然持續,《龍虎風雲》的主題曲〈要爭取快樂〉(更多人知道別名〈嘥氣〉)不單很流行,也開啟了 Maria Cordero 的歌唱事業,使她走出酒廊,接連被邀請唱電影歌曲。Maria Cordero 那種巨肺式、帶點黑人唱腔的演繹方式固然搶耳,但其實泰迪羅賓感覺豪邁、帶著藍調色彩的音樂更值得嘉許,為廣東歌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延 伸 聆 聽  ▾

Maria Cordero〈充滿希望〉:林嶺東同年另一部「風雲」作《監獄風雲》的主題曲,作曲不再是泰迪羅賓,而是盧冠廷,藍調氣息更為濃烈,Maria Cordero 唱出了那份滄桑感,當時香港樂壇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歌手演繹。

 


一年前,我們做了一個「九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的專題,反應之佳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在此必須感謝讀者的支持。這次把焦點放在八十年代,絕非因為九十年代的部分有不錯的回響,而乘勝追擊(相隔差不多一年,也不能說是乘勝追擊吧?),為不同的年代製作歌曲榜單,早就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了。為甚麼不是千禧年代而是八十年代呢?因為我們相信要了解本地流行曲的發展,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才更懂得辨別和判斷作品的好壞。這裡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這是一個「編輯推薦」的名單,100 個名次,平均每年才 10 首,即使排在榜末的也有一定的份量,你的心頭好不在 100 名以內,無須太過介懷(甚至憤怒),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經典也是因為多人提及而誕生出來的,很鼓勵不同的傳媒、博客、KOLs 去做同樣的榜單,為你認為值得留下的音樂投下一票。

❬情若無花不結果

張德蘭  /  1982

曲:周啟生|詞:盧國沾|編:周啟生

張德蘭的《情若無花不結果》是一張被嚴重忽略的概念專輯,全碟歌詞由盧國沾包辦,每一首歌以一種顏色為主題,形式上卻不會太過外露,而是更著重情感上的表達,不比多年後盧巧音概念相近的專輯《色放》遜色。〈情若無花不結果〉是大碟的點題之作,張德蘭唱小調是意料之內的出色,很有韻味,更值得一提是,可能沒幾多人知道周啟生也寫過一些小調,而且出色。盧國沾詩一般的歌詞,寫出了失戀的人那份傷感與落寞,情感細膩,是大師級傑作。

 
延 伸 聆 聽  ▾

張德蘭〈水天一色〉:你知道張德蘭也有自己的創作嗎?同樣來自《情若無花不結果》大碟的〈水天一色〉就是她親自譜曲之作,旋律、編曲都非常優美,肯定是她其中一首滄海遺珠。

 


延伸閱讀:

▸ 【編輯推薦】八十年代 100 首最佳本地歌曲選:Part 2

緊貼最新音樂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Overflow 音樂滿瀉」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