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提到一些年份上的統計數字,這次說說性別。100 首入選作品當中,若合唱歌視為每一半首的話,男歌手佔 43 首,女歌手佔 35.5 首,組合或樂隊則佔 21.5 首,這個比例好抑或不夠好?由你來判斷了。只能說,性別不在我們的評選準則內啊,也沒有刻意平衡,一切以音樂出發。
上一篇提到一些年份上的統計數字,這次說說性別。100 首入選作品當中,若合唱歌視為每一半首的話,男歌手佔 43 首,女歌手佔 35.5 首,組合或樂隊則佔 21.5 首,這個比例好抑或不夠好?由你來判斷了。只能說,性別不在我們的評選準則內啊,也沒有刻意平衡,一切以音樂出發。
LMF 讓本地樂壇的歌曲有更多元化的題材,除了那些批評和諷刺意味重的時政主題外,也有不少是從草根階層的年青人角度出發,說出他們的心聲。〈債〉便很直接地道出父母子女兩代之間的相處與溝通問題,沒有轉彎抹角;緩緩的節拍與結他演奏,營造著頹廢與迷惘的感覺,加上葉德嫻情感豐富的演繹,感染力相當大,歌詞最後還作出反思,不只是埋怨,亦有正面意義。
延 伸 聆 聽 ▾鄭秀文 feat. LMF〈愛是⋯〉:LMF 另一個對主流樂壇的衝擊,就是多了歌手想在歌曲注入 rap 的元素,〈愛是⋯〉當然不是第一首,卻是最受歡迎、最廣為人認識的作品之一,在 90 年代,你又怎會想到形象草根的獨立樂隊,會與鄭秀文合作? |
盧巧音的野心之作,相關的專輯《天演論》以 10 首歌的篇幅,從宗教、哲學等不同範疇講人類、世界的演進,格局宏大。〈阿修羅樹海〉就像是點題作,從壯麗樹林爭奪土壤養份的「自然法則」,講到人類為了生存,戰爭沒完沒了,音樂讓人想像到這個樹海下的幽溼環境,暗黑頹廢,中段則呼應戰爭題旨,加入激昂的弦樂演奏,氣氛懾人。在本地樂壇而言,絕對稱得上別樹一幟。
延 伸 聆 聽 ▾盧巧音〈步天歌〉:延伸去聽,當然是《天演論》全碟,其中同樣由喬靖夫填詞的〈步天歌〉講人們迷信迷得天昏地暗,一樣彌漫著暗黑得如同末日般的氣氛。 |
at17 音樂上的青春與知性,當中還包含一個較少人提及的內容範疇:性與性別。其中〈青春〉一曲裡的「青春」,就埋藏很多「性暗示」,有情慾的描寫,但用詞卻毫不俗氣,反之在林二汶和盧凱彤二人的清新和唱,以及簡樸的結他演奏之下,予人真誠、愉快的感覺,不「扭擰」,大方自然,回想起來其實是走得很前的一首作品。
延 伸 聆 聽 ▾at17〈良夜〉:在《變變變》專輯中緊接〈青春〉,可視之為一夜歡愉後的回憶與回味,或者很多人都忘了 at17 有這樣的作品吧。 |
何謂愛,何謂不愛;甚麼放低,甚麼不放低;林夕在〈大愛〉注入的佛理,大概是他眾多作品中,浮在最表面的,專輯是《In the Name of...》,以人物切入,而這一首,佛就是主角。背後的愛情故事如今聽來可能和歌者的形象有點衝撞,但蔡德才奇詭的音樂格調,與方大同的深情旋律,毫無疑問很有化學作用(也有點意料不到),整體而言,各方面都可說是本地流行曲的新嘗試。
延 伸 聆 聽 ▾許志安〈任白〉:音樂以至歌詞都有延續〈大愛〉的味道,從戲內到戲外,任白相伴一生,只因感情深。 |
陳輝陽在不久之前的傳媒訪問中透露,寫〈K 歌之王〉是因為唱片公司想要一首商業化一點的歌。於是,他以一招「將形式化成內容」,來滿足這個要求,音樂以至歌詞都是堆砌出來,達到「K 歌」的功用(激昂、旋律起伏大),同時又不知不覺解構了 K 歌的模式。這本來可能只是一首簡單不過的情歌,但形式為它賦以更多不同的解讀,頗有趣味。至少,比起那些無無謂謂的串燒歌有意思得多了。
延 伸 聆 聽 ▾陳奕迅〈K 歌之王〉:延伸聽聽國語版也許更好,音樂也隨歌詞略有更改,感覺更「濫情」,可當成另一首歌聽。 |
這是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販賣集體回憶的作品,但明哥當然不是這種人,歌曲記錄的,是那些應該要流傳,結果卻「無下一句」的事物。很多從外國帶來的「潮流」,最終也只是潮流,沒有演化成屬於本土的東西,通通「下落不明」;香港很多美好的,都不知不覺失落了,成了「過客」。亞里安的電子音樂已夠迷人,到林憶蓮開聲的時候更是被迷倒,真不是隨便找個女歌手可以替代。
延 伸 聆 聽 ▾黃耀明〈美得凄涼〉:佈滿 80 年代的電子音樂風格,彷彿也注滿了已逝的美好,那同時是凄涼的美。 |
這大概是 Eric Kwok 最 signature 的旋律,上行的音符,優美動人,他也似乎甚為滿意,於是留來自己的 Swing 用。音樂予人的感覺很溫暖,而歌詞也擅用這種特質,套用在一個懷舊愛情故事上,順道歌頌美好的 80 年代。在 2000 年代初推出,剛剛好不會覺得太舊,甚至有種久違了的悅耳,個性與流行兼備。
延 伸 聆 聽 ▾陳奕迅〈當這地球沒有花〉:Swing 其後再難複製一首〈1984〉,倒是 Eric Kwok 寫的這一首感覺有一點相似,卻只成為了陳奕迅的 side track。 |
商台廣播劇主題曲,好聽,不只靠林憶蓮和張學友頂級的唱功,還因為陳輝陽充滿古典氣息的音樂,極具個性。旋律本就很特別,不是很一般的音符走向,段落又會有不同的節奏變化,加上美妙的和聲編排,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本地樂壇大概從未有過如此優美的合唱歌吧。
延 伸 聆 聽 ▾許志安、車婉婉〈會過去的〉:數起來,陳輝陽都寫過不少合唱歌,而且都能帶來新鮮感。這首流暢又悅耳,像情人對話,也屬其代表作之一。 |
簡單而唯美,歌曲雖短,卻叫人回味無窮,以現在的用語說,是會讓人不斷「單曲循環」的歌。〈美麗在心頭〉有難以言喻的魅力,感覺高雅,又很有態度,「甚麼都想追求,甚麼都可放手」,讓人想像歌者一個人走在街頭邊走邊唱,對事物充滿好奇的同時,又不會被任何人支配著,有自己的想法。
延 伸 聆 聽 ▾黃耀明、蔡琴〈花天走地〉:〈美麗在心頭〉出自音樂劇場《花天走地》,這首點題作讓蔡琴雍容華貴的聲音不顯老舊,反而散發著更為高雅的氣質。 |
2000 年代冒起的獨立樂隊中,最教人興奮的一隊,〈Number One〉是 Chochukmo 最早期正式發表的作品之一,已令人相當驚艷,音樂糅合著不同的音樂元素,難以歸類,節奏爽勁,變化多端,充滿活力,主音 Jan Curious 的聲音更是教人留下深刻印象,高亢得來渾厚紮實,感覺揮灑自如,而且好像長期處於興奮狀態,和音樂一樣持續釋放能量。
延 伸 聆 聽 ▾Chochukmo〈Head to Toe〉:Chochukmo 同期另一首作品,沒有那麼高能量,但節奏一樣吸引人,一樣變化多端。 |
陳奕迅大概到了〈明年今日〉(還有〈活著多好〉?)這個時候,聲音就愈來愈帶著一份成熟韻味,像已很有歷練,飽經滄桑,於是唱起歌來特別動人。〈明年今日〉由陳小霞作曲,可說已是信心保證,其旋律淡淡然的,起伏不算很大,換了別的歌手唱,相信難以表現出作品的悲苦與深情。
延 伸 聆 聽 ▾陳奕迅〈不如不見〉:氣質上其實有點像〈明年今日〉,創作班底亦一樣,寫主角去見分開已久、分隔兩地的舊戀人。歌曲有份淡淡的哀愁,陳奕迅沉厚的低音演繹是可以拿「影帝」的級別。 |
陳冠希脫離偶像形象的重要作品之一,專輯《Please Steal This Album》到處充滿驚喜,為本地樂壇注入了極大的新鮮感。〈戰爭〉是當中的代表作之一,表達現實世界就如戰場,帶點政治意味,全曲從頭到尾高能量,陳冠希、陳奐仁都以憤怒、強悍的方式說唱,把情緒無保留地發洩,Hip Hop 一樣也可以有強烈的批判態度。
延 伸 聆 聽 ▾陳冠希〈大路〉:如果說〈戰爭〉有搖滾的力度,陳冠希接下來的專輯當中一首〈大路〉就更搖滾,當時負面新聞不絕的他,就靠搵返自己、做自己去「打仗」。 |
未必人見人愛(甚至討厭的可能也不少),但確實非常獨特,音樂非常搶,混合著很多電子、舞曲元素,細節設計頗妙,過後本地也沒有太多同類型作品出現。周耀輝的歌詞亦夠膽玩,充滿創意之餘,又能融入音樂節奏(詞人常會忽略這一點)。薛凱琪的演繹也應記一功,站於少女味與騷味的交匯點,多一點、少一點都沒有同樣的效果。
延 伸 聆 聽 ▾薛凱琪〈886〉:〈小峽谷之 1234〉的歌詞也有提及這一首,算得上是「前奏」,音樂一樣刺激。 |
流行曲常有以文學作品作為歌名,但大多是借題發揮,同時也散發文學氣質的,則較為罕見。〈小團圓〉意念來自張愛玲的同名作品,黃偉文的詞也確實在寫她,有對她作品的想法,也有她一些流傳的事蹟,更重要是拿捏到她的特質,「在最壞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彷彿世情已給看透。王菀之演繹也表現了這份淡定和臨危不亂,感覺頗切合她的形象個性,就像其音樂一樣那麼優雅。
延 伸 聆 聽 ▾王菀之〈她扔了根火柴〉:專輯《On Wings of Time》的開場曲,其實是〈小團圓〉的國語版,但編曲完全不同,跟演繹一樣模仿舊上海的味道,初聽幾乎認不出是同一首歌,互相比對頗有趣味。 |
蔡德才和四方果(許惠琛,前 AMK 結他手)組成的樂隊,僅推出過一張專輯。音樂介乎二人之間,有蔡德才的唯美,也有四方果清爽的結他演奏(更像 AMK,他個人的作品不完全是這個模樣),〈立秋〉就如歌名所示那樣,送來一份微涼,輕鬆寫意,有著「秋葉降下也不知道」的悠閒氣息。
延 伸 聆 聽 ▾四方果〈冬至〉:普普樂團有〈立秋〉,四方果也有他的〈冬至〉,季節一變,感覺當然冰冷得多。 |
〈富士山下〉推出的時候,很多人說像 80、90 年代的流行曲,大概因為那時候,如此著重旋律的歌愈來愈少了,想有創意的大多在編曲搞花樣,想有意思的就在歌詞裡雕琢。Christopher Chak 則是那種傳統寫旋律的人,帶有中島美雪一類的日式旋律創作影響,音符緊密,放在 Cantopop 的曲式裡便教人想起昔日的改編歌年代。〈富士山下〉是他首支發表的作品,已旋即建立起個人風格,並成為大熱流行之作。
延 伸 聆 聽 ▾謝安琪〈鍾無艷〉:同樣的模式,此後 Christopher Chak 複製了無數次,〈鍾無艷〉是其中之一,也該是謝安琪最接近「K 歌」格局的一首作品吧。 |
何韻詩有更多社會性議題的專輯《Ten Days in the Madhouse》逐漸偏離流行路線,全碟概念以人名出發,借題發揮,關注弱勢社群。這首則關於精神病人,寫住在青山的黛瑪的故事,內容頗有意義。「旁人話你悲哀,不過在你眼中清醒才悲哀,繁忙才悲哀」,誰才是瘋子,有時也說不準。陳奐仁、何秉舜的音樂不走商業路線,以挑戰歌者能力的旋律跨度,展現出強大的力量。
延 伸 聆 聽 ▾何韻詩〈美空雲雀〉:〈青山黛瑪〉是專輯開首,這首放在結尾,有青山之花盛放的感覺,音樂逐漸推進再到釋放,長長的 outro 餘韻無窮。 |
藍奕邦的作品都不是一聽就會愛上的,但反覆的聽,你便能漸漸投入其中。〈六月〉和他大部分歌曲一樣,感情很豐富、很真誠,雖然不是他最個人的作品(他很多歌曲都關於自己的成長、生活與想法),但旋律特別動人,編曲也有他標誌帶著 Tori Amos 影響的鋼琴演奏,優與美之中有點叛逆的感覺。〈六月〉也為社會環境的關係,讓人很有共鳴,置放的無論是 1989 抑或 2019 的六月,都令人觸動。
延 伸 聆 聽 ▾藍奕邦〈快樂王子〉:雖然是為舞台劇而設的,但其實音樂歌詞都很藍奕邦,「或者我先要瞭解自己是誰 才知道我需要什麼」,或者也是他後來的作品一直在探索的主題吧。 |
「無常才是真燦爛 動人在變幻」,大概總結了這首歌的重點,一切不過水月鏡花,都是虛幻。林夕寫的自然不只是感情,還有人生的大小事情,都不要那麼執著。音樂有份古樸雅致,同時又摻進點點電子音效,令歌曲彌漫著虛幻的氛圍,與歌詞的氣質一致,中段的笛子是上佳的點綴,感覺相當凄美。
延 伸 聆 聽 ▾楊千嬅〈電光幻影〉:這個名次換上是這一首也可以,音樂同樣動聽,萬法好比電光,如夢幻泡影,林夕的詞有更多佛理,〈水月鏡花〉以更具體的方法將之表達出來。 |
陳輝陽在 2000 年代初期氣勢如虹,佳作無數,但後來便漸漸沉寂下來,產量更少(以本地作曲家來說,本來也算不上多產),大概是厭倦了複製成功例子這種要求與模式吧。2007 年他舉行了《十二金釵眾生花》劇場,可說是繼余力機構後另一個創作上的突破,〈三千年前〉當中最動人的一首,愛人走了,活下來的那個走到他墳前講再見,訴說往事,慨嘆人生的無奈與委屈。唸白的是李香琴,老人家的聲線讀起來格外凄美,配上關淑怡鬼魅般的演繹,「蠟成了灰 沾污了我的臉」,意境更是昇華。
延 伸 聆 聽 ▾陳輝陽 feat. 關淑怡〈眾生花〉:來自陳輝陽同一個 project,中樂、提琴與電子交織出迷濛、神秘,同時又充滿自信的感覺。 |
緊貼最新音樂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Overflow 音樂滿瀉」Facebook 專頁及 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