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的到達,持續的「再出發」
過往要聽崔展鴻的個人創作,可能只有現場,以及有限的網上渠道;事實上直到訪問當日,各大串流音樂平台其實也只有〈畫意〉一曲是掛了崔展鴻的名字。不過,大家讀到這篇專訪時,他的首張同名大碟已正式面世了,可以更直接去了解他的音樂美學,以及藉此想像一下他的現場演出會長成什麼模樣。
訪問之時仍未有機會聽到新碟,但也因此更令人好奇他的演出會是怎樣,就連崔展鴻自己也表示,不知怎麼跟樂迷解釋,「提起爵士音樂大家可能想起一些 Standards 或慣常被挑選的曲目,我也會做少部分,但佔多數是個人作品。」自由爵士音樂節的策劃人龔志成(阿龔)就提議,說不如這個演出就是他的「到達,以及新開始」。「我很同意,可是我又怎麼跟觀眾解釋,這些作品就是我到達的一個點,而現在我要離開了?」
訪問期間,崔展鴻多次說自己常鑽牛角尖,看似說得負面,但也可以說四方八面所發生的,都在刺激他思考。後來他想通了阿龔的這番話,「他其實是想講,不要再去想這個階段要玩些什麼。這麼一說,就沒有再執著這些作品要跟各種風格很掛鉤了。」這其實也是爵士風格、爵士精神,都講求創新,不要墨守成規,和崔展鴻的理念很一致。
他的新碟其實就是一次「到達」,雖然是 2022 年的出品,但原來 2013 年已經錄起,只是因種種難以說清楚的原因,推遲至今年發表。「在波士頓臨畢業前 book 了 studio,將那段時間整理好的東西用一晚時間錄起。」事隔九年,沒有想過修改一下嗎?「雖不敢說滿意,但又不是沒有信心,這些作品後來也有跟香港的音樂夥伴不斷翻玩,所以好重要。」他說作品即使已完成,但每次演出都要重新思考一次,並且總會多了理解,這就如剛才所說的「再出發」。「即使沒有演出,那些作品好似一直都在一個疏理中的狀態,因為創作對我來說,從來都不隨便。」
怎麼不隨便呢?音樂難言完美,但作為有要求的創作人,有些目標必須盡可能達到。「我的目標就是有種『個人』在入面,但『個人』是什麼意思呢?我要好有信心它能代表到我是真誠去寫這些音樂,會花時間去想會不會似某些我喜歡的音樂英雄,當中又有什麼是可行、什麼是不可行。當然它可能有點幼嫩,有好多沙石,畢竟都相隔九年了,但我覺得好值得拿出來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