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電視遊戲出現,西方電影人一次又一次試圖把大受歡迎的經典作品帶上電影舞台。誠然,這些根據電視遊戲改編的作品愈改愈爛,爛到一個點令人「界刂凳」,當中經典一定要數 1993 年上畫的《孖寶兄弟》電影,以及大約 10 年前的《鐵拳》真人電影。前者由花花世界變成冰冷機械世界,角色造型脫離原作又超核突;後者不知所云,連遊戲製作人都破口大罵。所以,一見電影力銷遊戲改編,大叔就必定 skip,免得浪費時間。
自電視遊戲出現,西方電影人一次又一次試圖把大受歡迎的經典作品帶上電影舞台。誠然,這些根據電視遊戲改編的作品愈改愈爛,爛到一個點令人「界刂凳」,當中經典一定要數 1993 年上畫的《孖寶兄弟》電影,以及大約 10 年前的《鐵拳》真人電影。前者由花花世界變成冰冷機械世界,角色造型脫離原作又超核突;後者不知所云,連遊戲製作人都破口大罵。所以,一見電影力銷遊戲改編,大叔就必定 skip,免得浪費時間。
遊戲被「改爛」的原因眾多,首先是錢,因為多屬中低成本製作,根本無法做好劇本、道具、化妝和特效,一改即爛;即使有錢做特技,編導監製對遊戲世界一知半解,無法把握故事要點,在轉化過程中失去重心,然後失控。
就算有特技又有基本的劇本,荷里活編劇又因考慮真人電影須呈現的「真實合理性」,把角色和世界觀改得面目全非,最近期的例子必數全民公敵《超音鼠》,明明是刺蝟,怎可能有人的牙,又要扮貓叫?
而隨時代進步,遊戲內容愈見豐富,動輒用上幾十甚至上百小時去講完整的故事,又或者在開放的世界觀設有一大堆自由動作等待發掘,劇本無論在哪兒開始說故事,或試圖濃縮及刪減節目內容,最後還是失控。比方要將《薩爾達傳說》變成電影,請問該從哪個位置開始呢?主角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上馬、跑步抑或殺人呢?
那,根據同名遊戲改編的《POKÉMON 神探 Pikachu》又是否離不開個「爛」字呢?又不是。因為屬推理類型,非正傳的出走、捉精靈、特訓與挑機,所以沒有一個西洋版的小智揹著背包四圍走,帶著比卡超四圍踢館。無論是遊戲還是電影,推理故事都有基本的框架,至少不會漫無目的,或資訊量過大走向失控境地;同時,除了為精靈加入毛髮,牠們的造型還是遊戲中的模樣,粉絲們也不會被激得七孔流血。
Pikachu 由 pika pika 地叫的萌向精靈,一下子由雷恩雷諾士(Ryan Reynolds)配音變成麻甩大叔,起初難以接受,但搞鬼的演出卻戰勝了這種不協調感,反而加添幾分歡樂。
當然,要再挑骨頭的話還是有,故事前文後理的鋪排不佳,部分劇情出現犯駁,或該有解釋的地方又沒有解釋,觀眾無法「腦補」。然而接連出現的精靈賣相可愛,又忠實還原它們在遊戲中呈現的特性,傻鴨的呆,百變怪的豆豉眼,車厘龜的天真無邪,再有不滿意也可以原諒。
最後建議大家看英文版,不是說鄭中基聲演的廣東話版不好看,而是電影的最大謎團,最後的 5 分鐘,只有看英文版的觀眾才會笑得出聲。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