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要經營一個電子音樂廠牌有沒有甚麼困難的地方?你是如何發掘有潛質的樂團的?
❝ 雖然在台灣聽流行電子音樂或是會去參加大型電子活動的人非常多,但是很少人關注本地的電子音樂人,所以一般的商演或是音樂祭也很少會有演出機會,只能在indie 的派對或是小型的演出場合出沒,現今廠牌也無法靠發行賺錢與回收成本,行銷與宣傳也是困難重重。
大部分是在 Soundcloud 尋找有趣的創作者,其次也會在 Streetvoice 跟 bandcamp 搜尋台灣電子音樂作品。成立至今廠牌也有吸引創作者主動前來尋求合作與發行,我們也會舉辦 Remix 比賽發掘新的創作人。❞
在各式各樣的社群網站如此泛濫的今天,樂團也有更多方法去推廣自己的音樂,你認為一個獨立音樂廠牌可以給予他們怎樣的幫助?
❝ 獨立廠牌可以提供媒體、發行平台、演出場地以及製作上的資源,但是最終音樂人還是要靠自己去累積聽眾與樂迷,獨立廠牌不像主流公司會去主導音樂的內容與形象包裝,反而像是一個媒介與平台從旁協助。❞
黃少雍是樂團林瑪黛的成員之一,也會在這次派樂黛唱片的 Label Night 演出上現身。
怎樣看電子音樂在台灣獨立樂圈的地位?是否仍以搖滾音樂佔大多數?
❝ 台灣目前搖滾樂、民謠與嘻哈的場景經過十幾二十年下來已趨成熟,而電子音樂目前仍舊屬於相對的小眾。一般音樂祭動輒上百個樂團,但是獨立電子音樂人可能只有個位數,甚至很多活動是叫搖滾樂團或是歌手當 DJ 來放搖滾歌,確實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近年很多台灣的主流歌手也會在歌曲中摻入更多的電子元素(最近聽到許茹芸的〈芙烈亞〉是你編曲的,感覺上也是一個挺大膽的嘗試),這是否又意味著聽眾愈來愈接受這種曲風?你認為主流群眾對電子音樂的認知是怎樣的?
❝ 流行音樂一向都有舞曲與電子元素,只不過近年來更多歌手希望跟上世界的潮流,而相較於以往現今有更多新一代的製作人有電子音樂背景可以玩出新的東西。主流聽眾不見得都能聽很新的東西,大多數人根本分不出各種舞曲的差異性,但是我可以把最新的元素或是我自己喜歡的東西放進去,讓更多聽眾可以接觸到不同於一般樣板的華語流行音樂。附帶一提,〈芙烈亞〉這首歌我到編完都還不知道是誰的歌,只是在想編 Trip Hop 到底誰可以唱,當然也有她的老歌迷受不了。❞
純粹個人的觀察,台灣有注入當代電子音樂元素的主流樂曲,編曲一欄不是黃少雍就是陳建騏了(如果不計算較為舞曲取向的那些),不知道還有甚麼其他值得留意的名字?
❝ 其實我覺得台灣專門在編曲的人沒有很多,可能就幾十個人,專門做電音的人自然更少。而大部分台灣電子樂編曲很多都來自艾克斯娛樂,其中有與蔡依林合作密切的 Starr Chen,長期擔任頑童製作人,精通嘻哈 / Trap 的梯依恩。其中擅長嘻哈 / R&B 的剃刀與米奇現在也創了一個新廠牌「新樂園」,最近也發行了很受矚目的新人 ØZI。新一代可以留意徐平,他目前是魏如萱的吉他手,也曾以 lazybody 為名出現在派樂黛的兩張合輯中。❞
你有留意香港的電子音樂嗎?有沒有特別喜歡的音樂人或樂團?
❝ 我對香港的 DJ 不熟,但是樂團聽過比較多,有電子元素的就是 PixelToy 跟 The Marshmallow Kisses。之前因為跟黑市音樂同一個工作室,所以還蠻常有機會接觸香港的音樂,希望也能夠跟香港音樂人多一點合作。❞
我想對於很多香港的樂迷來說,知道黃少雍的名字可能就來自王嘉儀的〈美麗新世界〉,可否談談你跟她合作的過程或感想?
❝ 2017 年她聽到我幫艾怡良編曲的〈Waterfall〉後在 Facebook 直接跟我聯絡,想要找我幫她新的單曲編曲,後來也發現我們很多喜歡的音樂非常相似,我聽完她的歌後也非常喜歡所以一連就合作了〈美麗新世界〉跟〈Leaving Home〉這兩首歌。有趣的是我們第一次見面竟然是在英國 London,我當時在 Konk Studios 進行林瑪黛的混音,她剛好在那邊就特地過來還順便唱了一首歌的合音。之後 2018 年 4 月左右我也幫她在台灣安排了幾個演出,也帶她去我們主辦的派對,做了不少兩地音樂的心得交流。她的歌曲旋律非常棒,我想在台灣也找不到這種曲風比她更好的歌手,是我這幾年合作過最令我驚喜的創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