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香港一直不乏爵士音樂的演出活動,每年也有國際爵士音樂節,但說到大型戶外爵士音樂節,即將於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及藝術公園舉行的「自由爵士音樂節」才算是首個。難得的是,初次舉辦,規模已不小,雲集本地爵士精英之餘,更邀來不少海外高手演出,包括鼎鼎大名的 Robert Glasper;除此以外,還有電影放映、工作坊、攝影展覽及手工藝攤位市集,非常熱鬧。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演出均可免費看到,無論你是資深爵士迷,抑或欲初嚐現場聆聽爵士的滋味,都值得參與。 「自由爵士音樂節」讓香港散發著前所未有的濃厚爵士氣氛,但要整體圈子變得更活躍、水平更高,新生代的力量非常重要。資深本地爵士樂手的專訪看太多了,不如也來了解一下年輕一輩的想法?譬如這次的訪問對象:鋼琴家李梓禾(Bowen Li)和鼓手黃彥康(Nate Wong)。

Close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專訪】爵士樂手新生代:李梓禾、黃彥康 「香港是有 Jazz Scene 的」

【專訪】爵士樂手新生代:李梓禾、黃彥康 「香港是有 Jazz Scene 的」

雖然香港一直不乏爵士音樂的演出活動,每年也有國際爵士音樂節,但說到大型戶外爵士音樂節,即將於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及藝術公園舉行的「自由爵士音樂節」才算是首個。難得的是,初次舉辦,規模已不小,雲集本地爵士精英之餘,更邀來不少海外高手演出,包括鼎鼎大名的 Robert Glasper;除此以外,還有電影放映、工作坊、攝影展覽及手工藝攤位市集,非常熱鬧。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演出均可免費看到,無論你是資深爵士迷,抑或欲初嚐現場聆聽爵士的滋味,都值得參與。

「自由爵士音樂節」讓香港散發著前所未有的濃厚爵士氣氛,但要整體圈子變得更活躍、水平更高,新生代的力量非常重要。資深本地爵士樂手的專訪看太多了,不如也來了解一下年輕一輩的想法?譬如這次的訪問對象:鋼琴家李梓禾(Bowen Li)和鼓手黃彥康(Nate Wong)。

01
爵士

「這種音樂,可以設計整個世界」


Bowen 和很多香港年輕人一樣,都是自幼學琴,彈的是古典音樂,然而隨著年紀漸長,就開始覺得悶。不過,有了這些根基功底,又帶來另一種樂趣。「中學時聽流行曲,開始慢慢自己執歌,這其實已很有爵士精神:不是從樂譜取得音樂,而是用雙耳。」後來他去學作曲,老師問他有沒有興趣彈一些即興的音樂,因而聽多了爵士樂,還發現自己愈來愈喜歡這種音樂。他於 2014 年更移居倫敦,在聖三一拉邦音樂及舞蹈學院主修爵士樂表演及作曲,並於 2018 年畢業。就這樣,進入了爵士樂的世界。

Nate 更早接觸爵士樂,他學鼓一段時間後,就發現爵士樂很有趣,「14 至 21 歲迷 Jazz 迷到不得了,覺得這種音樂做乜都得,不單只是 keep 住個 beat,而是可以設計整個世界,跟其他 genre 很不同。」他說也很喜歡爵士背後的文化、歷史,譬如 Miles Davis 怎樣遇上 Charlie Parker,Charlie Parker 又如何認識其他爵士樂手,「很喜歡讀這些故事」。

每個樂手都有屬於他的故事,Bowen 和 Nate 也一樣。透過音樂,我們也可聽到他們的故事。

雖然香港一直不乏爵士音樂的演出活動,每年也有國際爵士音樂節,但說到大型戶外爵士音樂節,即將於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及藝術公園舉行的「自由爵士音樂節」才算是首個。難得的是,初次舉辦,規模已不小,雲集本地爵士精英之餘,更邀來不少海外高手演出,包括鼎鼎大名的 Robert Glasper;除此以外,還有電影放映、工作坊、攝影展覽及手工藝攤位市集,非常熱鬧。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演出均可免費看到,無論你是資深爵士迷,抑或欲初嚐現場聆聽爵士的滋味,都值得參與。
「自由爵士音樂節」讓香港散發著前所未有的濃厚爵士氣氛,但要整體圈子變得更活躍、水平更高,新生代的力量非常重要。資深本地爵士樂手的專訪看太多了,不如也來了解一下年輕一輩的想法?譬如這次的訪問對象:鋼琴家李梓禾(Bowen Li)和鼓手黃彥康(Nate Wong)。

02
自由

「場地不一樣、觀眾不一樣、天氣不一樣,energy 就不一樣」


聽流行曲的朋友,對 Nate 的樣子也許會有一點印象,他與很多流行歌手合作過,譬如鄭秀文、林一峰、黃耀明等,本身又是樂隊 Nowhere Boys 的鼓手,他說自己「乜都想挑戰」,所有身份都有其好玩的地方。當然,他真正的主力是爵士音樂,包括由他帶領、在自由爵士音樂節亦有份演出的樂隊 Wong Way Down。

除了 Wong Way Down,在自由爵士音樂節大家還會看到 Asian Collective 的演出,自由空間撮合了 5 位來自亞洲不同地區的爵士樂手同台演出,當中包括日本的井上銘和 Moto Fukushima、台灣的謝明諺,Nate 和 Bowen 二人則是香港的代表。

我們都聽說過,爵士樂就是即興,但 5 位來自不同地區的樂手,如何初次會面就能一同演出,對於一般樂迷而言,還是會有點好奇。Nate 說,因為爵士樂是一種 language,「language 一樣,用的都是那些 vocabulary,爵士樂手走在一起,就是 build up 這個 language,所以可以即刻夾。」當然你的基本功要好,語言說不好,又如何溝通?「多年來研究爵士音樂,就是準備,就有能力做這件事。」

儘管如此,5 人在演出之前也會透過短訊在群組交流,聽聽彼此所寫的歌。「雖說爵士音樂是有很大程度的即興,但我們玩的也不完全是 free jazz,聽過大家 send 出來的東西都是有 structure 的 jazz,我想準備功夫就是聽熟首歌吧。」Bowen 補充。而大家到時就是感受這份即興感,以及 5 個人累積起來的 energy,「會是怎樣我們也不知道,爵士樂就是即使同一班人玩同一首歌,每次都會以一個新的方法詮釋,因為場地不一樣、觀眾不一樣、天氣不一樣,帶出來的 energy 就不一樣。」

雖然香港一直不乏爵士音樂的演出活動,每年也有國際爵士音樂節,但說到大型戶外爵士音樂節,即將於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及藝術公園舉行的「自由爵士音樂節」才算是首個。難得的是,初次舉辦,規模已不小,雲集本地爵士精英之餘,更邀來不少海外高手演出,包括鼎鼎大名的 Robert Glasper;除此以外,還有電影放映、工作坊、攝影展覽及手工藝攤位市集,非常熱鬧。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演出均可免費看到,無論你是資深爵士迷,抑或欲初嚐現場聆聽爵士的滋味,都值得參與。
「自由爵士音樂節」讓香港散發著前所未有的濃厚爵士氣氛,但要整體圈子變得更活躍、水平更高,新生代的力量非常重要。資深本地爵士樂手的專訪看太多了,不如也來了解一下年輕一輩的想法?譬如這次的訪問對象:鋼琴家李梓禾(Bowen Li)和鼓手黃彥康(Nate Wong)。

03
爵士在香港

「年輕人不再那麼喜歡主流、權威性的東西」


這讓我想起《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Ryan Gosling 飾演的 Sebastian 也是深深愛著爵士樂的千變萬化,只是他同時亦慨嘆,喜愛爵士樂的人沒有從前那麼多了。

在香港呢?爵士樂從來不是主流,但總算有一些很知名的樂手,像自由爵士音樂節也有邀請的殿堂級人馬 Eugene Pao 和 Ted Lo。不過要這個圈子持續有生氣,不能忽略新生代的力量,這方面,香港的發展還是不錯的,Bowen 亦表示,近年看到愈來愈多新臉孔。「幾年前真的沒那麼多,而且我看到很多年輕一代都開始對爵士樂感興趣,愈來愈多人想學,可能現在的政治氣氛也有影響,年輕人不再那麼喜歡主流、權威性的東西,無論樂手抑或樂迷,都有增長的趨勢。」

但 Bowen 強調,現時香港玩爵士的人,無論如何算不上多,Nate 更形容為「gigs 多過 musicians」,不過也因為來來去去同一班人,圈子不大,他說作為專業,「生活也 okay」,甚至比起在外國更容易以音樂搵食。

當然,也得看所指的「外國」,是哪一個城市,較小的城市,jazz scene 一樣細,情況就會跟香港差不多。即使在紐約這個 Nate 口中爵士樂水平最高的城市,亦會因為 musicians 太多,「彈得好勁也可能要有份正職」。

雖然香港一直不乏爵士音樂的演出活動,每年也有國際爵士音樂節,但說到大型戶外爵士音樂節,即將於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及藝術公園舉行的「自由爵士音樂節」才算是首個。難得的是,初次舉辦,規模已不小,雲集本地爵士精英之餘,更邀來不少海外高手演出,包括鼎鼎大名的 Robert Glasper;除此以外,還有電影放映、工作坊、攝影展覽及手工藝攤位市集,非常熱鬧。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演出均可免費看到,無論你是資深爵士迷,抑或欲初嚐現場聆聽爵士的滋味,都值得參與。
「自由爵士音樂節」讓香港散發著前所未有的濃厚爵士氣氛,但要整體圈子變得更活躍、水平更高,新生代的力量非常重要。資深本地爵士樂手的專訪看太多了,不如也來了解一下年輕一輩的想法?譬如這次的訪問對象:鋼琴家李梓禾(Bowen Li)和鼓手黃彥康(Nate Wong)。

04
爵士在國際

「在紐約,日日都係 jazz festival」


他說,即使在紐約,爵士樂也不是主流,「基本上 since 1950s,jazz 都不是 mainstream」,不過樂手足夠多,表演足夠多,令紐約有「日日都係 jazz festival」的感覺。但說到以玩音樂來生活,香港未必如你想像中那麼差。所以,要看你想得到甚麼,如果渴望在藝術上得到很大的 stimulation,紐約當然最好;但在香港,因為圈子細,接觸人也更容易,可能玩幾年就有機會踏上大型爵士音樂節的舞台。

Bowen 說,外國很喜歡 big band,而且有很多 teenage big bands,大家一齊學、一齊玩,基本功會很好。Nate 在外國長大,也是讀 high school 的時候就玩 big band。教育方面做得好,爵士樂的發展自然更好。

在香港,真要組一支 teenage big band 出來,恐怕也有點難度。「要好多宣傳,錢又是另一個問題。到人數真的多了,又能不能像 New York 那樣百花齊放呢?因為 jazz 也有很多不同的種類,有 swing 有 avant-garde jazz,可以是 Keith Jarrett、McCoy Tyner 或 Robert Glasper 那樣,很闊。」Bowen 說。

Nate 則對此表示樂觀,「New York 勁不是因為你住在 New York,而是人數夠多,自然就有更多 inspiration,好多 events,大家學到大家的東西,musicians 會交流合作,level 就會不斷提升。Variety 很重要,會看到很多不同對音樂的 perspective,眼界也會得以擴闊一點。」

雖然香港一直不乏爵士音樂的演出活動,每年也有國際爵士音樂節,但說到大型戶外爵士音樂節,即將於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及藝術公園舉行的「自由爵士音樂節」才算是首個。難得的是,初次舉辦,規模已不小,雲集本地爵士精英之餘,更邀來不少海外高手演出,包括鼎鼎大名的 Robert Glasper;除此以外,還有電影放映、工作坊、攝影展覽及手工藝攤位市集,非常熱鬧。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演出均可免費看到,無論你是資深爵士迷,抑或欲初嚐現場聆聽爵士的滋味,都值得參與。
「自由爵士音樂節」讓香港散發著前所未有的濃厚爵士氣氛,但要整體圈子變得更活躍、水平更高,新生代的力量非常重要。資深本地爵士樂手的專訪看太多了,不如也來了解一下年輕一輩的想法?譬如這次的訪問對象:鋼琴家李梓禾(Bowen Li)和鼓手黃彥康(Nate Wong)。

05
爵士在街頭

「爵士是 street music,是在街上、bar 和 club 的」


在香港,爵士多少被視為很中產的音樂,Bowen 也同意亞洲地區有這個現象。「可能爵士音樂不是最 straight forward 的音樂,它不是 LMF〈大懶堂〉,它要大家用精神坐低慢慢聽,如果我一日已勞動了 12 個鐘,我不會想聽一種要慢慢品味的音樂,快啲食個叉飯就瞓啦,唔會話去整碟鵝肝意粉。」

Nate 認為爵士音樂可能抽象一點,一般人未必會習慣聽,也沒有精神和力氣研究,「要大家畀啲力去 appreciate,enjoy 個 process;我不會說大家不懂怎樣欣賞,而是你要有某種 personality 才會去研究。」Nate 笑言自己休息的時候也會找一些舒服的音樂來聽。

爵士的「技術性」也嚇怕了一些人(同時也吸引了一些人)。Nate 說,「不應該過份展示技術性的一面給觀眾,而是要他們享受」,我說不是像《鼓動真我》(Whiplash)描繪的那樣嗎?「不像,其實行內的人一般不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表現到爵士音樂只是從學校學的,但其實爵士是 street music,是在街上、bar 和 club 的,是近年才走進學院。雖然我們在學校學到很多,但爵士的精神是 street music,是 social 的。」這麼說來,就更要到音樂節接觸了。

所以,當問到二人有沒有甚麼目標想達到時,他們都不會說想彈到幾勁幾勁,或怎樣名成利就,而是回歸 social 的層面,作情感上的傳達和交流。「會希望感動到聆聽的人。如果音樂是一個 language,你很難用這個 language 去嗌一個漢堡包,但你可以用這個 language 表達你所經歷過的,及當中的情感,甚至比起文字更易傳達。這是情感上的交流,如果你也經歷過,就會有共鳴。」

Bowen 再補充:「所以我不覺得爵士音樂一定要變得很普及,但它是一個 alternative,告訴大家香港有人是這樣生活。如果你對主流的東西不感興趣,我可以提供這種東西給你接觸,能 inspire 到你幾多就要看緣份了。」

Nate 也說特別喜歡香港的 jazz scene,因為好好玩,也因為夠細,「中環有三、四個 jazz club,如果你一晚玩晒會見到好多朋友,這就是一個 scene,香港是有的,我會好想保持著它。」

自由爵士音樂節

日期:2019 年 11 月 9 至 10 日
地點: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及藝術公園
節目詳情可瀏覽西九文化區網站

緊貼最新音樂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Overflow 音樂滿瀉」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