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於 8 月 6 至 8 日舉行的《大世代 OVERLAP》音樂會,找來不同年代的音樂人同台演出,告訴大家「樂壇未死」。早幾日有 WHIZZ 講「樂壇已死」、「新舊交替」等話題,這次我們找來近年冒起得很快的新晉樂隊 The Hertz(有追看我們的音樂內容的話,對他們應該不感陌生了),看看他們對此又有甚麼看法。
即將於 8 月 6 至 8 日舉行的《大世代 OVERLAP》音樂會,找來不同年代的音樂人同台演出,告訴大家「樂壇未死」。早幾日有 WHIZZ 講「樂壇已死」、「新舊交替」等話題,這次我們找來近年冒起得很快的新晉樂隊 The Hertz(有追看我們的音樂內容的話,對他們應該不感陌生了),看看他們對此又有甚麼看法。
訪問大多數問題由 Herman 做代表回答,期間其他成員也有稍作補充,為方便閱讀,回應內容統一以樂隊作代表,不詳列成員名字了。訪問在有限的時間進行,加上不便太離題,想來也有點唔夠喉,希望將來可以跟 The Hertz 作更詳盡的訪問吧!(跟 WHIZZ 的訪問一樣,因屬圍訪性質,以下部分提問或來自別的媒體,先在此說明,不敢掠美)
⬤ Overflow 音樂滿瀉 ⬤ The Hertz Overflow 音樂滿瀉:能參與《大世代 OVERLAP》音樂會對你們來說有何意義? The Hertz:❝ 當我們知道音樂會的概念是延續「樂壇已死」這件事,表達「不要放棄年輕人」時,我們就覺得這個 idea 好勁。最雀躍是會有一班前輩跟我們這些比較 fresh 的樂隊作碰撞,而且知道 Carl 叔叔(王雙駿)有份搞這件事,就覺得「嘩!正!」❞ |
你們怎看「新舊交替」?喜歡有前輩的協助,還是更喜歡自己一手一腳做創作? ❝ 我們常常討論這個問題。我們第一首推出的歌叫〈阿喪〉,這首歌的監製是大佬正(RubberBand 結他手馮庭正),當時我們甚麼都不太熟悉,譬如怎樣派歌,我們只懂上網去了解怎麼做!大佬正幫了我們很多,不只音樂上,還有處事的態度,譬如怎樣面對一場 show,怎麼理解做歌這回事,都帶給我們很多啟發。 如果說是製作上的班底,我們一直很想嘗試的,是跟一些比較新的人合作。我們都覺得除了跟一些老前輩學習和偷師之外,其實新和新的碰撞,有時候做出來的東西也會好有趣。❞ 那麼,在這個音樂會上最期待的是甚麼? ❝最期待是可以和大佬正同台。除此以外,當知道王雙駿也有份參與就好期待,一直在想有沒有機會可以跟他合作,沒想到第一次竟是透過一場 show 的形式,都幾得意。聽說我們會跟其他 band 有一些 collab,band 和 band 的碰撞會是怎樣呢?我們都好期待。❞ 有沒有甚麼特別訊息想透過這場 show 去講呢? ❝ 很多人說「樂壇已死」,於是 Carl 叔叔和「樂壇已死大合唱團」就做了一首歌出來,告訴大家是未死的;藉此很想跟大家說,其實只要你肯打開個 app,只要每日花 5 至 10 分鐘,聽一個新的音樂人或樂隊的作品,便會發現香港真的有好多好的創作。我知道音樂會三晚有不同主題,第一晚是全女班,第二晚有好多鼓神,第三晚就是 band,都很不一樣,但如果聽眾願意去聽的話,樂壇其實不只有這三晚的人,還有無限那麼多好的音樂人。❞ |
作為新樂隊,你們認為相比起「舊人」有甚麼優勢? ❝ 首先我覺得壓力會沒那麼大,會更容許自己去試新的東西,自由度會大得多,這是好事,我們會好好利用仍可稱自己為「新」的這段時間。❞ 你們認為新一代的音樂人有甚麼特質? ❝都反叛一點吧!無論表達的題材,抑或音樂上,都好想有新的元素,讓人聽到當中有不一樣的東西。我們認識的新一代音樂人都有這個傾向。延續剛才所說想要表達的訊息,其實能把歌曲本身的訊息帶給新的聽眾,已是好事。❞ 怎麼看現在香港的樂壇? ❝ 係慘㗎!當然好多人都在努力當中,但我覺得基本上較新的或剛冒起的音樂人是很依靠網媒、show 等機會(去讓人認識),我們算是比較幸運的了。香港的 livehouse 比起其他地方又少一些,政府就更不用說了,不像韓國那樣對主流和獨立音樂人都大力支持,他們很 proud of 自己的文化,覺得這些創作可以推廣自己的國家,相對來說我們就缺少了這方面的幫助。同時間,主流和 indie 的界線亦愈來愈模糊,你會看到他們會互相 crossover,這個趨勢說到底是好的,但是不是到了一個很理想的狀態呢?暫時還不算。❞ |
日期:8 月 6 日、7 日及 8 日
時間:晚上 8 時
地點:旺角麥花臣場館
票價:$580(每晚)
緊貼最新音樂資訊,請讚好/追蹤 SPILL 旗下的「Overflow 音樂滿瀉」Facebook 專頁及 Instagram 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