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段時間香港的電視產品發展幾乎每年都有一個「 主題」,2008 年是數碼廣播而來的 iDTV、2009 年是 LED 背光、2010 年是 3D TV、2011 年是網絡功能、2012 年則是 Smart TV、2013 年是 4K 和弧形電視。網絡功能和智能電視的發展一直持續至今,已經成為必要功能,不過好多其他技術和設計就已經慢慢消失,大家還記得幾多?又用過哪些?

Close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Plasma、CCFL 背光、3D:那些年消失的電視技術(上)

家居影音

家居影音

Plasma、CCFL 背光、3D:那些年消失的電視技術(上)

Plasma、CCFL 背光、3D:那些年消失的電視技術(上)

曾經有段時間香港的電視產品發展幾乎每年都有一個「 主題」,2008 年是數碼廣播而來的 iDTV、2009 年是 LED 背光、2010 年是 3D TV、2011 年是網絡功能、2012 年則是 Smart TV、2013 年是 4K 和弧形電視。網絡功能和智能電視的發展一直持續至今,已經成為必要功能,不過好多其他技術和設計就已經慢慢消失,大家還記得幾多?又用過哪些?


曾經有段時間香港的電視產品發展幾乎每年都有一個「 主題」,2008 年是數碼廣播而來的 iDTV、2009 年是 LED 背光、2010 年是 3D TV、2011 年是網絡功能、2012 年則是 Smart TV、2013 年是 4K 和弧形電視。網絡功能和智能電視的發展一直持續至今,已經成為必要功能,不過好多其他技術和設計就已經慢慢消失,大家還記得幾多?又用過哪些?

Plasma 等離子電視

曾經的「發燒級」電視之選

撇除 CRT 這類比較「遠古」的電視技術,在進入高清、全高清年代之後,LCD 和 Plasma 曾經是兩大主流電視技術。後者擁有類似現時 OLED 電視自發光的特性,可以提供更深沉的黑位及光暗層次,色彩表現力和可視角度亦十分出色。LCD 和 Plasma 技術由於各有優點,所以各有捧場客,不過在 05、06 年開始出現分野,LCD 電視憑著較低的成本和定價,成功打入大眾市場,普及率由原本與 Plasma 平分秋色,慢慢變得帶有優勢。

曾經有段時間香港的電視產品發展幾乎每年都有一個「 主題」,2008 年是數碼廣播而來的 iDTV、2009 年是 LED 背光、2010 年是 3D TV、2011 年是網絡功能、2012 年則是 Smart TV、2013 年是 4K 和弧形電視。網絡功能和智能電視的發展一直持續至今,已經成為必要功能,不過好多其他技術和設計就已經慢慢消失,大家還記得幾多?又用過哪些?
各大品牌都相繼退出 Plasma 電視市場,Panasonic 是最後仍有推出 Plamsa 的大品牌,不過到 2013 年也正式宣佈停產 Plasma 電視。

曾經有段時間香港的電視產品發展幾乎每年都有一個「 主題」,2008 年是數碼廣播而來的 iDTV、2009 年是 LED 背光、2010 年是 3D TV、2011 年是網絡功能、2012 年則是 Smart TV、2013 年是 4K 和弧形電視。網絡功能和智能電視的發展一直持續至今,已經成為必要功能,不過好多其他技術和設計就已經慢慢消失,大家還記得幾多?又用過哪些?

Plasma 電視熒光激發的原理顯像,發熱量較大、耗電也比較高,而且較易出現畫面「燒烘」的情況,使用壽命較短,加上尺寸選擇較少,通常只有大尺寸選擇、價錢較貴。相對價位較低、尺寸選擇靈活的 LCD 電視,Plasma 市場持續被 LCD 電視侵佔,其後大部分廠商都相繼退出 Plasma 市場,曾經被譽為最優質 Plasma 的 Pioneer Kuro 系列也在 2009 年初宣佈停產,隨著 Panasonic 在 2013 年宣佈停止推出 Plasma 電視,也宣告了 Plasma 電視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


曾經有段時間香港的電視產品發展幾乎每年都有一個「 主題」,2008 年是數碼廣播而來的 iDTV、2009 年是 LED 背光、2010 年是 3D TV、2011 年是網絡功能、2012 年則是 Smart TV、2013 年是 4K 和弧形電視。網絡功能和智能電視的發展一直持續至今,已經成為必要功能,不過好多其他技術和設計就已經慢慢消失,大家還記得幾多?又用過哪些?

CCFL 電視背光

LCD 面板不變 背光被 LED 全面取代

CCFL 也就是冷陰極螢光燈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在 OLED 開始進入市場之前,電視多年來在顯像技術方面突破其實不算大,最大的其中一個轉變是在 2009 年,大部分廠商都開始轉用 LED 作為背光系統,取代了行之有年的 CCFL 電視背光,達到更薄身、省電、環保等目的。而部分採用直下式/全陣列 LED 背光的旗艦型號則通過局部背光控制來達到更佳的畫面層次及對比。而電視前面仍是採用 LCD 液晶體面板,不過由於宣傳、營銷等的需要,所以也出現了「LED 電視」這個新名詞,並且一直沿用至今,其實「LED 電視」也就是「採用 LED 背光的 LCD 電視」。

曾經有段時間香港的電視產品發展幾乎每年都有一個「 主題」,2008 年是數碼廣播而來的 iDTV、2009 年是 LED 背光、2010 年是 3D TV、2011 年是網絡功能、2012 年則是 Smart TV、2013 年是 4K 和弧形電視。網絡功能和智能電視的發展一直持續至今,已經成為必要功能,不過好多其他技術和設計就已經慢慢消失,大家還記得幾多?又用過哪些?
CCFL 背光也就是在 LCD 面板後面以這種「光管」發光,再以 LCD 的紅、綠、藍濾光的方式來顯像。

曾經有段時間香港的電視產品發展幾乎每年都有一個「 主題」,2008 年是數碼廣播而來的 iDTV、2009 年是 LED 背光、2010 年是 3D TV、2011 年是網絡功能、2012 年則是 Smart TV、2013 年是 4K 和弧形電視。網絡功能和智能電視的發展一直持續至今,已經成為必要功能,不過好多其他技術和設計就已經慢慢消失,大家還記得幾多?又用過哪些?

主動及被動式 3D

影院大熱 家用閑置

2010 年由於「阿凡達效應」而開始有 3D 電視出現,JVC 率先在本港引入被動式 3D 電視,LG 也是另一個主力推出被動式 3D 電視的品牌。而 Sony、Samsung、Sharp 等則主要推出主動式 3D 電視。前者採用的 3D 眼鏡和普通戲院相同,價錢較平亦都較輕便,不過電視面板需要特別「改裝」;後者則採用較貴、較重又要電池的主動式 3D 眼鏡,不過由於電視硬件方面和 2D 電視相比無需大變動、成本較低,所以主動式 3D 電視成為了市場主流。但是被動式技術也有其獨特優點,所以 Sony、Panasonic 等都有推出過被動式 3D 電視,此外也發展出了 2D → 3D、3D 景深調整等功能和設定。

曾經有段時間香港的電視產品發展幾乎每年都有一個「 主題」,2008 年是數碼廣播而來的 iDTV、2009 年是 LED 背光、2010 年是 3D TV、2011 年是網絡功能、2012 年則是 Smart TV、2013 年是 4K 和弧形電視。網絡功能和智能電視的發展一直持續至今,已經成為必要功能,不過好多其他技術和設計就已經慢慢消失,大家還記得幾多?又用過哪些?
主動式 3D 電視的畫面會交替顯示左、右眼的畫面,再通過主動式 3D 眼鏡配合遮擋右、左眼的影像,令到左眼見到左邊、右眼見到右邊影像來獲得 3D 效果,電視只需要提高顯示幀率就可以,改動較少、成本較低。

曾經有段時間香港的電視產品發展幾乎每年都有一個「 主題」,2008 年是數碼廣播而來的 iDTV、2009 年是 LED 背光、2010 年是 3D TV、2011 年是網絡功能、2012 年則是 Smart TV、2013 年是 4K 和弧形電視。網絡功能和智能電視的發展一直持續至今,已經成為必要功能,不過好多其他技術和設計就已經慢慢消失,大家還記得幾多?又用過哪些?
被動式 3D 電視則通過特別的偏光改裝,隔行顯示左、右畫面,配合影院式的 3D 偏光鏡片來觀看到 3D 效果,不過由於一個畫面要分給左、右眼兩邊,所以各自的顯示像素會減半,會稍為降低了解像度。

不過 3D 熱潮來得快、去得也快,相比起電影院 3D 大片的票房節節上升,家用 3D 電視,特別是主動式 3D 電視因為眼鏡佩戴較麻煩、長時間觀看有機會出現頭暈、細畫面 3D 效果不突出等原因,大部分 3D 眼鏡放在家裡也是閑置。在 2012 年之後 3D 電視市佔率就不斷下降,去到 2015 已經不足一成。其後 Samsung 在 2016 年宣佈退出 3D 電視市場,2017 年 Sony 和 LG 也相繼停產 3D 電視,3D 電視也正式退出市場。日後要睇到 3D 電視再普及,可能就要等不需要戴 3D 眼鏡的裸眼 3D 技術成熟了。

曾經有段時間香港的電視產品發展幾乎每年都有一個「 主題」,2008 年是數碼廣播而來的 iDTV、2009 年是 LED 背光、2010 年是 3D TV、2011 年是網絡功能、2012 年則是 Smart TV、2013 年是 4K 和弧形電視。網絡功能和智能電視的發展一直持續至今,已經成為必要功能,不過好多其他技術和設計就已經慢慢消失,大家還記得幾多?又用過哪些?
主力推出被動式 3D 電視的最大品牌 LG 在 2017 年也宣佈停產 3D 電視,同期 Sony 和 Samsung 也退出 3D 電視市場,3D 電視也消失在用家視野了。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

Most Recen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