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闌人靜,在家聽音樂不想騷擾到家人,用耳機是常識吧。但不想跟外界隔絕,要確保聽到孩子突然的大呼小叫,就不免要作點犧牲了。Yes,單邊。你只可以用單邊聽,另一隻耳仔要確保跟世界接軌。問題是,單邊,揀左邊,定右邊先?
夜闌人靜,在家聽音樂不想騷擾到家人,用耳機是常識吧。但不想跟外界隔絕,要確保聽到孩子突然的大呼小叫,就不免要作點犧牲了。Yes,單邊。你只可以用單邊聽,另一隻耳仔要確保跟世界接軌。問題是,單邊,揀左邊,定右邊先?
這算不算是個問題呢?對敝人太太來說,左邊跟右邊是一樣的——有聲咪得囉。不能說錯,既然都已廢半臂聽單邊,其實 standard 同「有聲而已」差得多遠?但,只要你對立體聲有一點執著,你會知道左聲道的聲音跟右聲道的聲音是不同的,單邊,無論如何都聽不了十足,靠哪邊站才能聽得多一點?
先從內容說起。一首歌,人聲、樂器聲、背景聲會如何分配?現今科技呢,錄音會分多條聲軌,甚至是人聲、樂器聲分幾次獨立錄音,最後才把多聲軌組合混音處理。這例子,聲音的左右前後,主要由混音師分配。想像眼前有一個由左耳順時針去到右耳的半圓形空間,人聲一般從正前方而來,覆蓋的角度不會太大(二人合唱情況亦然),就算有左右音量上的分別,單邊的影響都不會太過明顯,不至於會聽少幾粒音。樂器聲就難說了,一般來說,Bass 和鼓聲都傾向從前方而來,但可作 Solo 的結他聲、喇叭聲、和聲諸如此類,有時會分配到明顯偏左或者偏右的位置,單邊聽,感受會明顯不同,有時更會「聽少咗嘢」。情況在古董級音樂上也許會更明顯,因其時立體聲方興未艾,太多混音會把樂器聲軌擺到極左或極右的位置,單邊聽,幾乎是另一隻歌了。
現場收音情況又如何?技術上收音咪的訊號會先進入擴音系統,聲音受現場影響的情況其實在控制之內,反而是為保留現場感,聲音可不一定像錄音室音樂的陳列在前。現場樂器的位置感,聲音的方向性,自然會從左右聲道中呈現出來。單邊聽,除了要接受可能聽少了聲音,也要接受同時犧牲了的現場感。不得不提還有交響樂的現場收音,因為不可能分開錄音,也就是要錄音師在現場處理好空間問題,後期混音亦不會有太多空間處理前後左右的定位,還有,為了保留不同樂器的動態,錄交響樂的收音咪不會放得很近樂器,預設的音量也比一般的低。單邊聽嘛,總的來說,大致還不會少了樂器聲,但力量少了,也肯定沒有小提琴從左邊來,大提琴從右邊去的爽快了。
說了那麼多,你也許會說,把 Stereo 轉成 Mono 就不用擔心內容上的缺失吧。事實上,不少混音師都習慣把左右聲道組合成單聲道,再鑑聽不同的樂器之間,聲音會否互相抵消而影響音色,又或是組合後某些樂器的音量過大。但說真的,當所有聲音都被收窄到從前方而來,要做到前後有致而不覺混亂談何容易?
OK,再執著內容,故事便說不下去了。就假設左右聲道的內容一致,左邊右邊你點揀?科學家早有研究,大部分人傾向使用右耳聆聽,簡單實驗是留意一下自己聽電話會用哪一邊的耳朵去聽,就錯不了那裡去了。又因為左右耳的聽覺神經連接到腦部不同的位置,右耳對人聲的反應會比左耳靈敏,左耳則比右耳更懂得欣賞純音樂。結論,聽人聲為主的歌用右耳,聽音樂為主的歌用左耳。
但到最後,筆者覺得大家不會聽我講的。不是揀左揀右的問題,咁麻煩,直接揀唔聽囉,瞓覺啦。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