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少樂迷已經知道,即將會有兩位電影配樂大師,分別於本月底及明年 1 月來港,各與香港管弦樂團演出兩場,就是 Max Richter 和 Alexandre Desplat。二人來港可以說是相當矚目的,因為他們都是較為近代的配樂家,此外,也因為他們都有不那麼傳統的一面,令即使平時不常聽古典音樂的朋友,也會留意到二人的名字。
可能不少樂迷已經知道,即將會有兩位電影配樂大師,分別於本月底及明年 1 月來港,各與香港管弦樂團演出兩場,就是 Max Richter 和 Alexandre Desplat。二人來港可以說是相當矚目的,因為他們都是較為近代的配樂家,此外,也因為他們都有不那麼傳統的一面,令即使平時不常聽古典音樂的朋友,也會留意到二人的名字。
所以,即使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不過是「平常事」,亦變得更有特色了。尤其是這次要談的 Max Richter,可能連平時只聽獨立、另類音樂的樂迷也會感興趣,而這班樂迷或者根本從來沒有到過文化中心的音樂廳也說不定!這樣算不算一種跨界別?無論如何,怎說也是一件好事,只有更多突破傳統的音樂出現,才能讓「傳統」顯得不過時,持續傳承,成為真正的經典。
看節目簡介,Max Richter 這次演出將會圍繞兩張專輯為主,一張是《Recomposed by Max Richter: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另一張則是《Memoryhouse》,他還會不會玩其他音樂,此刻我當然不知道,譬如因為電影《天煞異降》(Arrival)而更聞名的〈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本來自 Max Richter 的第 2 張專輯《The Blue Notebooks》),就是很多人的心頭好。或者我們也無謂多作猜測,先聚焦在簡介提及的兩張專輯上吧。本來去看音樂會也不必「做功課」,但對這兩張專輯有基本了解,對於欣賞這個演出相信會是好事。
這是 2012 年發表的作品,單看碟名而言,是 Max Richter 最古典的一張專輯。是的,他重新演奏韋華弟的《四季》,但他不只是演奏,還改編,而且是很大幅度的改編,而不是一般演奏家只在節奏、彈奏上的輕重等方面下功夫。
嚴格來說,簡直是拆散晒再重構,他只留下某些重要的章節(大概四分之一),其餘全部丟掉,再把選用的部分拼貼、重組,並加入了不少電子聲效,成為 Max Richter 心中所想的新版《四季》。這種簡約、後現代的手法,可說是他的標記。唱片的曲目依然有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另外還加上「Shadow」部分,是當中的電子成份。這個全新的《四季》在推出唱片不久後已在多地作現場演出,最初還有 Daniel Hope 拉小提琴,這次 Max Richter 來港我猜應該不會有他吧,但換上港樂的演奏,現場聆聽效果究竟會如何呢?實在很讓人好奇。
《Memoryhouse》是 Max Richter 的首張專輯,於 2002 年發表,有人稱之為 post-classical、neoclassical 甚至是 indie classical,音樂營造的氣氛有點像聽某些 Post Rock 作品,但它有 classical 的基礎,而且以相當簡約的手法呈現,未必很好的比喻是:像 Philip Glass 遇上了 Sigur Rós。開首的〈Europe, after the Rain〉,弦樂與鋼琴交織所帶來的效果,就非常懾人。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詭異的電子聲響、詩篇朗讀,當中某些曲目是關於 Max Richter 自己的童年記憶,也有一些是有關科索沃戰爭,雖然很零散,但卻出奇地有很接近的氣質,都像在幽暗的角落中尋找光明。《Memoryhouse》發表了 12 年後,為了配合黑膠再版,才首度作現場演奏,至今更未曾在亞洲地區公演,香港將會是首站。相比起《四季》,《Memoryhouse》更接近本來面貌的 Max Richter,而且更難想像現場演出的效果如何,值得入場細賞。
日期:2018 年 11 月 30 日及 12 月 1 日
時間:晚上 8 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票價:$580、$480、$380、$280
緊貼最新資訊,請關注 SPILL 的 Facebook 專頁、Instagram 帳戶及 YouTube 頻道。如欲訂閱 SPILL Paper 電子通訊可按這裡。